- 唐盛昌
<正> 时代的发展与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现代教学提出了新的期望,要求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性发展来思考教,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思考教,从教育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来思考教。因此,现代教学改革不能只局限于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应从素质教育要求的高度出发,努力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
2004年Z1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刘丽霞,杨燚
2002年第11期本刊专栏作者毛向辉写了一篇《呼吸BLOG》,从域外观察的角度详细介绍了Blog这一新型网络技术在国外教育过程中的应用状况。他预测:“目前Blogd在国外教育中的应用方兴未艾。虽然在中国Blog只是刚刚起步,我们却相信它同样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景。”一年多过去了,的确如他所说,Blog在中国的教育中已有不同程度尝试和发展。www.CNBlog.org的中文Blog目录集中,截至2003年12月23日已登记教育学习类博客达2498个,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Blog在教育中的应用。由于Blog的开放性、主动探究性等特点与我们最新的课改思想不谋而合,我们有理由期待,Blog进入课堂将会给提高教学质量,实施个性化教学带来成效。
2004年Z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3k] -
<正> Blog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工具,给我们教育到底带来了什么?有什么地方可取?中小学教育中运用Blog有哪些模式?Blog提倡一种主动性学习模式在我使用Blog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Blog很强的归宿感。和BBS不同,我在BBS里发的帖子
2004年Z1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 王旭卿
<正> 教育实习的潜在不足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也是师范生了解社会、学做教师的一段值得珍藏、回味的生命历程。在以往的教育实习中,实习生往往没有刻意记录自己的实习经历和感悟,许多对自己成长有启示价值的宝贵财富都悄然溜走。由于忽略实习过程中经验、教训的积累,在撰写实习总结时,实习生不能全面、有重点地回顾整个实习过程,难免忘记一些自己曾经做过的事和从中得到的收获,这在无形中削弱了教育实习的重要作用。
2004年Z1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张正国
<正> 我的Blog“我和我的学生们”(www.blogcn.com/blog/?u=zhazhengguo)创建于2003年8月底,旨在把它建设成为我和学生们进行思想交流、进行课堂教学延伸和拓展,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和教学反思的网上平台,记录下我和我的学生们在教育学习过程中的点滴经历。
2004年Z1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 蒋鸣和
把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之中,促进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已成为基础教育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标志。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师,把提高教师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结合起来,使教师掌握网络环境下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交流方式的变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2002年以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实验室开发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培训课程,并先后在上海、广州、深圳、福州、苏州、淄博、长沙等地区对骨干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经过多次修改,形成了相对较成熟的课程讲义和培训模式。整个课程包括7个模块:(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方向;(2)互联网资源收集筛选和应用;(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4)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5)数学和科学教学中的互动课程;(6)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7)学生学习成效的多元评价。本刊将陆续刊登这7个模块的讲义,期望能有助于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专业准备。
2004年Z1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 张民选
近两年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逐渐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新的现代学校管理范式正在酝酿和形成之中。体制创新、范式更替,总是伴随着旧体制、旧范式难以附合新要素、新思想、新方法、新环境提出的新要求,由希望新发展的人们建构起来的。如果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和学校的持续发展,那么笔者呼吁: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过程中,应认真研究和创建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终生专业发展的新范式和新机制。
2004年Z1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 陈骁,王铁仙,赵伯顺
上海市二期课改已试行两年,我们看到许多在第一线从事教学的教师肩负繁重的教学任务,时时遇到许多很具体的实际问题,急于解决,但是他们对课改的基本理念却缺乏了解,这样就有了用旧方法讲新教材的现象。我们又听到很多新教材的主编们说,他们深知具体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也决不轻视具体的操作问题,但是却很难知道教材编写的思想在学校中实施的症结在哪里。为此,本刊愿意在新教材主编和中小学教师之间建立一个沟通的平台,从教材编写的角度,就教学实践中一些主要问题交换看法,开展讨论。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邀请学校学科教研组组长与相应学科教材主编作客我们的对话栏目,期待您的关注。
2004年Z1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 俞杨春
<正>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时常关注和思考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并就如何让信息技术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进行了一些尝试。
2004年Z1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张迅
<正> 网上大量的信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每位教师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不少老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感到困惑,要不要用、能不能用、该怎样用,成为老教师的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这里说的老教师是指目前在中小学中离退休不足8年、从事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
2004年Z1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朱晖
<正> 教学背景在上“线段的初步认识”这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会用尺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这节课的内容是要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以及学会找简单的几何图形中的线段。
2004年Z1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徐雄
<正> 教学设计交流引入1.师:前几天,老师请同学们以不同的任务分小组去收集了一些有关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2004年Z1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李伟
<正> 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数形结合的典范,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节课我尝试了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通过设置虚拟网站学习平台,试图让学生借助网络形式,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在学习伙伴和教师的合作帮助下,自主学习“勾股定理”的内容,体现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004年Z1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钱靳戚
<正> 教学设计: 一、导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对信息处理的过程作一个简单的模拟,对我们网上搜集到的关于建国五十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资料作一下数据处理,看看五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到底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2004年Z1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 陆蓉蓉
<正> 教学任务的提出这一单元Reading部分讲述了Albert Einstein和他司机之间的轶闻趣事,More Language Input部分也只是简单讲述了有关诺贝尔奖的知识,学生对Albert Einstein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诺贝尔奖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而课本中有限的信息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我在网上搜索到了许多比教材更为丰富的相关图片和信息资料,欣喜之余,我想为何不让学生上英文网站浏览英文网页获取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从书本知识的传授转变到在实践中去体验,去获得信息和学会学习呢?
2004年Z1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顾跃平
,许颖
,李鹏
,王之骏
,罗伟民
什么是数学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上海市东格致中学提出的个性化教学是为了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的程度,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态度,提供适合每一位学生需求的数学教学服务。怎样开展数学教学的个性化教学,东格致中学又采取了“思考数学与数学思考”这两种做法。为此,本刊特邀请东格致中学数学教学工作室的教师来谈谈他们正在实施的个性化数学教学。
2004年Z1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 彭菁
<正> 课题的提出: 美国教育家B.S.Bloom在《教育评价》一书中,对“评价”的概念作以下解释:“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评价包括了比一般期末书面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评价是简述教育的重要长期终极目标与教学任务目标的一种辅助手段,是确定学生按这些理想的方式发展到何种程度的一种过程。评价作为一是反馈——矫正的系统,用于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上判断该过程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必须及时采取变
2004年Z1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 张海君
<正> 笔者围绕“聚焦课堂教学,开展上‘数学好课’的实践与研究”这一主题活动,以课例的研究与实施为载体,通过“学习理念、情景设计、行为反省”三环节的实践,觉收益匪浅,下面谈几点拙见。
2004年Z1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於玲娥
<正>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数学教育要“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并提出“初中数学中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识,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考试的改革和创新、减轻学生的负担是当前教育界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开放式数学教学就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近几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对开放式数学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提高到开放性教学应有的高度来认识,使得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程。度仍然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探讨如何切实提高数学的开放性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就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2004年Z1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李燕琴,柳海峰
<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即不仅要“教知识”,而且要“教思考”。做习题,是学好数学的必要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但做题后再去反思,也就是在解完每个题目后的总结、感悟这一环节,往往容易为学生所疏忽。而完善“解后感”却是培养数学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解题以后,回过头来对解题活动加以反思、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对解题过程的回顾和审视会对题目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既可以检验解题结果是否正确、全面,推理过程是否准确无误,而且可以揭示数学题目之间规律性的联系,发挥例题、习题的“迁移”功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004年Z1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朱彪
<正> 课改培养目标及任务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模式的改革。这就需要从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教学模式。为此我根据实际,逐步实践,形成了“自主发展”教学结构。
2004年Z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张炯
<正> 探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界近年来极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奠定基础。
2004年Z1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薛晨红
<正> 在刚开始使用牛津英语教材时,不少教师,尤其是一些多年来使用上海市编教材的教师,感到某种程度上的不适应。一方面,他们觉得牛津英语教材内容多,抓不住中心,只是拼命往前赶,学生究竟学到了多少,他们心中无数,不如教上海市编教材,一个语法项目一个语法项目地过关,师生都感到心里踏实。另一方面,由于牛津英语词汇量大、语法项目多,起点高,给我们农村学生确实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上进入了误区:如教师们面对自身素质(尤其是口语水平)、教学设备、生源及教学环境等与牛津英
2004年Z1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江旭峰
<正> 问题提出:新课程标准——从高分应考走向探究化学《全国化学课程标准》有关该课程的目标指出:“人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社会发展离不开化学”,学生应该对化学知识有全面性和基础性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探索开发、利用资源的途径和治理环境的问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获取知识、问题意识和协作交流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教师行为的建议中,指
2004年Z1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吴晔
<正>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在体会二期课改教材编写思想的同时,也在教学中尝试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来实践新课程理念。
2004年Z1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徐爱武
<正> 《生命科学》作为体现现代科学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带有某种探索性的教材,是以人和生命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通过了解生命、透视生命、探索生命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这是其他自然学科所不可替代的。
2004年Z1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叶佩玉
<正> 研究性学习是需要围绕课题进行的。好的课题是成功的一半,它一般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四个特点。如果它能产生于学生身边,有一个较低的起点和适宜的生长点,又有可望突破的亮点,就最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潜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2004年Z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周晓东
<正> 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教材每一章、每一节都以一个具体生活场景为例进行情景创设,如由古代版画“泗水拔鼎”引出力的合成,由火箭引出反冲运动,由龙卷风引出机械能。全书中还多次以上海科技馆中的展品为例,如喊一声就会流出水来的“水瀑布”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原先课本中分析性的文字少了,除了必不可少的概念、定律外,很多知识、分析过程通过书上的小栏目“大家谈”、“自主活动”、“STS“、“知识拓展”等提出来,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当堂讨论,进而得出结论。书中也大量举例,引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发学生兴趣,说明问题。如不同型号车辆的运动参数。不是每个学生今后都从事物理方面的工作,但物理的学习能让大家更好地生活。
2004年Z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施嘉平
<正> 提高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效益,形成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成为教育内部关注的热点,是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基本保障。结合国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现状,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我觉得要改变目前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效益耗损的现象,必须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心放在教师个体专业的发展上。
2004年Z1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窦荣军
B1og在教育中应用的实际情况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由于具有自主性。自控性、反思性、开放性等特点,Blog在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教育层面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忧的是公共站点上的Blog速度越来越慢。我想:为了提高速度,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自己的Blog服务器。我也知道,学校和电教馆都可以建立Blog服务器,为自己的师生服务。请问贵刊能否介绍如何安装设置服务器? 江苏读者刘毅
2004年Z1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康健
我刚担任学校新建网络的网管,能介绍一个软件使校园网服务系统的建立变得简单吗?浙江读者小柯
2004年Z1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 崔成良
设计应用软件时,我希望在进入软件主窗体之前,显示用户登录窗体,要求用户输入口令,当用户的口令得到验证后,即可进入软件应用环境。并且,用户能够对登录口令进行修改,设置的新口令将成为下一次登录时用的口令。如何用VB实现这一需求呢? 上海读者方琼
2004年Z1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陈楠,蒋珊珊
现在大部分中学都建立了校园网,多则几百台计算机,少则也有数十台,师生们在校园网上研究、学习教育教学的方法,十分方便。计算机多了,操作的人杂了,由于病毒及各种误操作,难免会产生各种故障,以至于部分机器瘫痪。而这部分机器大都没有硬盘还原卡,都得重装系统。可以在系统瘫痪后通过网络服务器重启吗?能不能介绍一种有效的方法? 云南读者张欣敏
2004年Z1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阿,
编辑的话:《二氧化碳→CO2》一经刊出,就引来不少热情读者参与这一“变换”的改进、简化工作。
2004年Z1期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 陈建泉
<正> 贵刊在第11期刊登了一篇《二氧化碳→CO2》的文章,我发现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第一步:在文中先输入“2”并将其设置为下标。然后再将其
2004年Z1期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 王阳生
序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单机版课件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基于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开发、能在Internet(互联网)或Intranet(局域网)上发布的网络课件,以其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人机交互的操作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等多种优势,将逐渐成为课程整合的主要形式之一。关于网络课件的种种优势请读者参阅有关论著,本文仅从技术的角度介绍制作网络课件的方法和技巧,制作工具我们选择了功能强大的所见即所得的网页编辑器——DreamweaverMx,它不但能够完成一般的网页编辑工作,而且能够制作出许多需要通过编程才能达到的效果,该版本融入了对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使制作动态网页也变得更加简捷。
2004年Z1期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 刘睿
<正> 为什么sum=sum+i可以起累加的作用?我求助于时下流行的Flash,看看能不能通过动画的方式,让算法变得简单明了。经过一番研究,总算有了一点结果,现在拿出来供大家参考。以制作求1+2+3+…+n和的流程图为例,要实现输入任意整数能单步控制程序运行的效果。第一步,制作背景图,时间轴如下图。
2004年Z1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 陈建泉,黄静
<正> 课件操作如下:输入参数,单击“绘制”按钮,可绘制出椭圆曲线,绘制过程中,如单击“暂停”按钮,可停止绘制,再单击“绘制”可继续,如单击“退出”按钮,可退出本课件。单击“清除”按钮后,可重新输入参数,再单击“绘制”按钮,可绘制出不同形状的椭圆曲线。
2004年Z1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王叶
<正> 当你兴冲冲地制作好一款得意的课件或从网上下载了一个非常适合教学内容的Flash作品,却为学校教室中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如数字投影仪、多媒体电脑)而“望课件兴叹”时,请不必为此烦恼!只要你的教室中装备有电视机和VCD播放机,照样可以让你的课件在课堂中一显身手,不
2004年Z1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阿,
<正> 看到如图所示的九九乘法表了吗,那么它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当然不是一个个输入进去的了,其制作方法如下: 1.启动Excel。2.在A1单元格输入公式“=IF(ROW()<COLUMN(),”“ROW()&”ד&COLUMN()&“=“&ROW()COLUMN())”。
2004年Z1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 刘成富,谭雁
<正> VBA是什么在微软的Office办公系统中集成了一种加强Office功能的语言,即Visual Basic ForApplication,意思是用Basic语言编辑应用程序,简称为VBA。在Office97和Office2000中,Word、Excel、Access、PowerPoint四个软件都有自己对应的程序设计语言,它们分别被称为Microsoft Word VisualBasic、Microsoft Excel VisualBasic、Microsoft Access VisualBasic、Microsoft PowerPoint VisualBasic。VBA给使用者提供了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的可能性。
2004年Z1期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曹天云
<正> 在编制物理试题时,除需键入汉字及字母外,还需插入脚标、输入公式、绘制图像等。关于脚标以及公式的输入,一般的Word教程上都有,且也比较简单。下面就绘制图像及图文混排谈一些具体做法。
2004年Z1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正> 惠苹老师建立,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地理知识家园,有着丰富且非常实用的多媒体教学所需素材。“课件素材”“地理题库”“地理论文”“地理教案”“地理百科图”等各个栏目都有着来自教学一线的内容,尤其题库和教案都是分年级辑录的,找起来非常方便。网站资源主要由顺德一中教师和部分网友提供。
2004年Z1期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正> 英特尔引领行业发展支持中国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方案推进联盟成立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于近日宣布成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方案推进联盟”。该联盟将致力于提升应用方案,以深化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联盟还将协调产业力量支持并推广国家和教育部有关教育信息化的各项技术和资源标准,使得教育应用方案之间实现“即插即用”式的互联互通。该联盟是在我国教育部有关司局和教育信息化专家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联合了领先的国内外系统制造商、解决方案供应商以及系统集成商。
2004年Z1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杜亚群
<正> 我校语文组开设了“外国名家精品赏析系列”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没有选择列夫·托尔斯泰,也没有选择海明威,更没有选择卡夫卡。一来,自己对这些名家的了解只限于浮光掠影,未曾进行过深入研究,若要讲授,不免拾人牙慧。二来,多数学生缺乏相关的文本阅读基础,在课堂上容易形成隔膜,使教师唱独角戏,自我陶醉,学生只有看戏的份,这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无多大裨益。于是,我避重就轻,选择了诗歌,选择了以凝练著称的艾米莉·狄金森,我想带领学生们触摸诗心,做一回诗人。
2004年Z1期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 李逢五,赵斌
<正> 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每一项技术的应用,都给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使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丰富和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教学设备、优化教学技术,是教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客观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方式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又影响着与教学和培训有关的活动。看不到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的物质支撑,就很难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发展服务,就很难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人类技术进步的成果。另外,二期课改提出“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而改变学习方式则必须改变教师教的方式。所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要求,所以,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推动二期课改。
2004年Z1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 薛建平,倪敏学
<正>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方方面面正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与个性化为特征的数字化环境,将促使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产生重大改变。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就是凭借现代化数字技术,构建以网络技术为主、充分运用其他数字技术的数字化校园环境;落实数字化环境下素质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学校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
2004年Z1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 官芹芳
编辑的话: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不少域外的新教学方法涌入我们的视野,再次回顾,也许会带给我们新的思路。
2004年Z1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正> 我订阅贵刊刚满一年,在这一年里,我看到这本刊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表现在内容的不断充实与完善、栏目定位与文章的实用性,还有紧扣教育信息化的一个主要目标与任务——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刊物给出很多主题鲜活、内容翔实的案例,带给我们这些学科教师全新的思考和感受。希望刊物能够不断创新,越办越好。
2004年Z1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