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访问量:7570

卷首语

  • 家风,在血脉里注入教养

    李小佳;

    <正>近日媒体报道的一场民间"家规试验",颇为引人关注:因"80后"的儿子媳妇婚后生活过得一团槽,身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公公实在看不下去,将单位的那一套管理经验搬到了家里,给小夫妻俩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进行严格考核。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在考核制度的高压下,儿子渐渐对婚姻失去了信心,最后向法院提起离婚。

    2014年08期 No.299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2013年校园十大新闻

  • 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

    <正>01五年规划引领学校持续发展,获市未保先进、区廉洁示范校5月,学校"五年发展规划"通过长宁区政府督导室认定并实施,确立了"每个孩子都是金子,最大限度地发现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用爱实现他们融入社会的希望和展现自我的梦想"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教育与康复、转衔与服务"的功能定位。学校在教育系统年度考核中再次被评为优秀,蝉

    2014年08期 No.299 2+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2K]

本刊特稿

  • 上海学校德育:在坚守与变革中前行

    周烨;

    <正>最近在微信平台上看到有位教育界人士的观点:时至今日,中国的基础教育只是完成了教育现代化的"上半场任务",我们的硬件投入已赶上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但诸如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科学管理、评价体系、教师素养、社会参与等软件设计方面,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而这些方面才是真正决定我国教育品质的"下半场格局"。

    2014年08期 No.299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聚焦_行为规范衔接教育

  • 关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衔接问题的理性思考

    陈旭光;

    <正>学生行为规范教育集中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科学地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是系统地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学生道德养成、情感培育、意志锤炼、价值认同、行为修炼、身心健康乃至信念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形成了学生教育的阶段性与学生成长连续性的矛盾,导致行为规范教育的脱节、重复与颠

    2014年08期 No.299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行为规范衔接教育中的三重构建

    芮彭年;

    <正>近年来,上海市中小学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一批行为规范示范校,他们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本市中小学生文明道德水平提供了正能量。一些学校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成功的实践表明,青少年行为规范教育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小学行为规范衔接教育的最佳状态就是通过品格引领、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的三重构建,使教育内

    2014年08期 No.299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 巧用共生效应 夯实教育成效——对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家校衔接的思考

    徐洁;

    <正>行为规范教育是德育的奠基工程,也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护身符。作为上海市的一所农村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比达60%以上)、上海市的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青浦区华新小学在"构建学校文化场、培育健全现代人"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紧紧围绕"以我言行,树华小形象;尽我所能,为华小争光"的核心思想,全方位地为农村小学生的行规养成铺就"成长路径"、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优质土壤",尤其是巧用"好老师+好妈妈"的共生效应,双管齐下,

    2014年08期 No.299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初中学段学生行为规范现状调查与分析

    吴亚军;

    <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初中学段行为规范教育是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对做好上下衔接,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行为规范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初中学段是学生身心变化最激烈的阶段,也是行为规范问题频发的阶段。为了全面把握初中学段学生行为规范的现状,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对行为规范教育的认识,课题组在前期资料收集和预调查的基础上,精心编制

    2014年08期 No.299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班主任成长

  • 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功能 探索班主任评价策略

    杜文平;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提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随后《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明确指出"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目前,各省市都在高度关注综合素质评价如何为招生考试服务,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以及一线的班主任和教师,在关注综合素质评价为招生考试服务的同时,更应当关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教育

    2014年08期 No.299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几点建议

    孙娜;

    <正>教育是一种由学生、家长、老师多方共同参与的特殊"动态运动过程",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没有对孩子们的统一要求,就不可能有任何教育。"所以我们要想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高度一致。一个班级往往有几十个学生,而家长的职业、价值取向、受教育程度以及孩子的教育观念也都不尽相同,因此想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

    2014年08期 No.299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学科德育

  • 立足课程建设 推进历史德育

    杨冰;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德育的地位显得愈加重要。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应该在教书育人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基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学生知识素养相对较高、探究欲望较强、批判性思维比较活跃,笔者尝试立足于课程建设,充分利用我校所开发的"晚清史研究入门"这一校本课程,借助重新审视、认识晚清历史的机缘,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在探索资优生的学科德育问题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2014年08期 No.299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彭浦历史日 德育新平台

    郝海萍;

    <正>"彭浦历史日"的创设,是学生认知方式转变的需要,更是学科德育的要求。作为历史德育的一个新平台,它把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和合作学习融合在一起,从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入手影响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力图使认知能力和情感世界和谐发展。历史日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人经验和情感体验,在推动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交往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获得学科德育的功效。

    2014年08期 No.299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课程教学

  • 从课程的视角看高中政治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

    阎俊;

    <正>近年来,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实施的探究活动格外丰富,除了传统的小组展示、演示、游戏、讨论和辩论之外,一些模拟生活情境中需要的"方案设计"类的课堂活动显得尤为突出,这些探究活动的进行,引导着高中政治课堂学习方式发生着一场持续的变革。而这一系列变革的背后,是对学习方式的认识视角从"学科"向"课程"的转变。从课程的视角看高中政治课堂的学习方式,它应当使高中政治课的学习与未来公民素质的形

    2014年08期 No.299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 初中思想品德课后作业现状与对策

    施素玲;

    <正>一、作业现状调查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普遍遇到过学生完成思想品德作业方面的的一些问题:不重视思想品德作业,将作业视为负担;书写作业不认真,随便几笔应付了事;作答缺少格式规范,字迹潦草马虎;答题找不到思路,写不到点上;等等。2012年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学生课内外作业内容与形式、数量及质量的研究"的微型课题,并对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级86名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学科授课及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问卷包括

    2014年08期 No.299 42-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心理辅导

  • 教师语言乐观率与学生情绪愉快度的关系——积极语言在教育中的应用

    陈虹;

    <正>一、动机动机是引起学生行为,维持并促使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涉及学生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发端就是学生是否开始、怎样开始;方向就是学生朝着哪个方面去做、去使劲;强度就是学生使多大劲、做到什么程度、水平怎样;持续性就是学生要坚持多久、能坚持多久、坚持多久可以完成。也就是说,学生如果有了做事的动机,

    2014年08期 No.299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心理辅导_苏勤话成长

  • 从敌对到接纳的转变——对一个不良认知学生的心理辅导

    颜苏勤;

    <正>个案干预手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正是心理急剧变化的高峰期,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练,心理承受能力薄弱,所以比较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笔者发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学生面临的最大困惑之一,尤其是与父母和教师的关系处理。如果关系处于冲突状态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生活和正常学习。本文通过对一个处于敌对状态下的学生的心理辅导,可以看到和谐师生关系

    2014年08期 No.299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观点

  •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教育的傻瓜

    万玮;

    <正>一朋友推荐我读一本书,讲一位叫木村秋则的日本果农坚持20年种苹果的故事。这当然不是一本有关农林的书籍,准确地说,这是一本励志书。因为,很多人读完之后都想哭,其中也包括我。书名叫做《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二"傻瓜"木村秋则是一个普通的日本农民,当了上门女婿之后,因为妻子对农药过敏,又偶然接触了一本《自然农法》的书,于是下决心不用化肥和农药栽种苹果树。

    2014年08期 No.299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七外叙事

  • 用故事拨动孩子们的心弦

    吴瑞莲;

    <正>前几天,整理办公室的抽屉,我偶然发现一封信,厚厚的,好几张纸头。打开一看,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我眼前掠过,这不是去年刚毕业的小诸同学的妈妈四年前参加"家长开放日"后写来的吗?当时,她在信中这样深情地描述自己参加活动后的感受:"在‘七外',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我先生一直说,好像没有见过哪个校长,能够在晨会、午餐、下午放学后,舍得花这么多时间和孩子们交流沟通的。而且,她真的是发自内心给孩子们讲故

    2014年08期 No.299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实证研究

  • 中职学生职业价值取向探究

    杨剑飞;

    <正>职业价值取向是指人对职业的倾向性意识和行为,是人谋取一份职业的社会行为目的,主要体现在人的职业动机、职业理想和择业行为取向,它是人在从业过程中的驱动力,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关于加强和改进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努力把中职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品德优良、敬业爱岗、技能高超、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了解中职学生的职

    2014年08期 No.299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创新实践与研究

  • “聪明一刻” 智慧一生——《儿童哲学》校本课程下少先队活动课程化的实践与研究

    朱嫒华;

    <正>校本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建立以功能性课程为主干的多维度的课程结构"。这就需要学校在完成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建立和架构开放性、综合性的校本课程。少先队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阵地。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都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致力于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两者有机结合,成为少先队活动研究的重要课题。

    2014年08期 No.299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中心城区校园小农场创建及其德育功能开发

    刘爱武;

    <正>上海市洛川学校地处上海中心城区,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普遍表现出责任心不强、感恩意识淡薄、动手能力较差等品质缺陷。校园小农场的建设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德育发展现状以及学生成长需求,试图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模式,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一、校园小农场的目标设定学校的德育工作确立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学生的目标,力求创造适合

    2014年08期 No.299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主题活动

  • 谈男女生交往

    何志章;杨武;

    <正>初中阶段,正是男女生交往的敏感期,特别是初二学段,男女生如何交往成了敏感话题。有的同学之间出现了相互倾慕现象,上课传纸条、课间课后亲密交往;有的对恋爱充满好奇,沉迷言情小说;也有的视异性交往如洪水猛兽,谈虎色变。学生如果不与异性交往,易造成性格的缺失;如果与异性交往过于亲密,易影响学业和身心发展,这也是家长和老师最担心的问题。有调查表明:初中学生的最大困扰不是学习上的问题,而是异性交往的

    2014年08期 No.299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难题会诊

  • 一个想回家的女孩

    王海燕;

    <正>各位老师,请针对情境亮出您的观点,我刊隔期刊登"回应"。并欢迎提供各类教育情境。来信或E-MAIL请注明本刊《难题会诊》栏目收。预科年级有个叫小艾的女孩学习成绩很好,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她刚从新疆来上海的时候表现得很阳光,是班级的学习委员,被同学们称为"学霸"。可是今年班上一个跟她很要好的女孩子回新疆了,她就变得独来独往。我跟她谈心交流,建议她要多跟其他同学主动交往。又过了一个星期,她很不开心地来找我,说自己不想招惹别人,可有同学到宿舍威胁她,

    2014年08期 No.299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难题会诊_"优秀生”是否就该享有特权?

  • 构建教育生态链 做好“防、跟、转”

    黄之花;

    <正>我刊2014年2AB上所刊登的教育案例《"优秀生"是否就该享有特权?》,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回应,不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特此摘录若干回应方案,以飨读者。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优秀学生干部更是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的得力助手。文中的小袁和所有学生干部一样,因其能量巨大,有号召力,在同学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但如果这种能量和号召力一旦偏轨,也会在同学中造成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好学生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4年08期 No.299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搭建制度管理平台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闵慧;

    <正>读完小袁同学的案例,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优秀生有没有特权?优秀生该不该有特权?"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为什么本不该享有特权的优秀生却拥有了特权?这可能涉及到班级组织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应规章制度的问题。中国社会处于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社会生活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社会法制化成熟的特征就是人人平等,人们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遵

    2014年08期 No.299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从“交心”到“交融”——谈谈如何解决“优秀生”的特权问题

    吴云洁;

    <正>作为高中班主任,时常会产生这样的困惑:我们的教育究竟该教给孩子们什么?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追求优异的成绩,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就算成功吗?获得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就是成功?对于学习困难或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平时的关注度较高,与学生、家长沟通的也相对频繁。然而,老师、同学眼中一致公认的"优秀学生"也会出现一些心理或者行为上的偏差以及价值取向的问题。相

    2014年08期 No.299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关注“优秀生”的成长

    叶红;

    <正>身兼数职的"优秀生"小袁同学做出了令老师觉得难以理解的举动:作为辩论社社长,选用老师认为不合适的辩题,且在老师劝说下仍然固执己见;作为优秀辩手代表学校外出参加辩论赛时,没有任何请假手续,也没有经过班主任的同意便随意外出、随意不上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小袁学习成绩优秀、个人能力强,但比较缺乏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出现种种令人不解的行为。反思这一

    2014年08期 No.299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学会自我教育:让优秀生“优秀”起来

    马弘菁;

    <正>看完这则案例后,我的心里一阵酸涩。从文章的开头不难看出,袁同学拥有相当好的个人素质,他的荣誉一栏涉及德、智、体各方面,可见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学生。但也许正是这优秀的光环掩盖了他内在一些已发酵的负面情绪,让他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自控力欠缺。所以当"问题在学校国庆活动的一夜间进发了"的时候,袁同学的表现完

    2014年08期 No.299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道德成长,教育的重中之重

    何康;

    <正>班长小袁是"优秀生",在初中阶段几乎获得了德智体全面的荣誉,进入高中后优势依然明显:成绩优秀,能力强,当选班长后,又被学校推荐为新一届学生干部候选人,发展态势良好。但问题也接踵而来:先是坚决不听取老师意见,将"文科男还是理科男,谁更适合做老公"这样的问题拿来作为学校庆国庆的辩题,造成了不良后果;后又在代表学校外出参加辩论时,随意外出旷课。

    2014年08期 No.299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