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玉敏;
<正>我校是一所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小学,我们以"陈鹤琴儿童心理学"为指导,着眼于"一切为了儿童",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让每一天都有精彩"的办学理念,关注青少年学生心理持续健康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幸福地成长。2007年,我校获得了上海市心理辅导协会实验
2014年11期 No.302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9K] - 沈闻佳;
<正>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通过对自我生存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而产生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反映,是心理健康的实现标准之一。幸福感的培养与评价,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心理学将人的幸福感分为三个成分,分别是快乐感、利他行为和专注度,基于这一理论,我校把学生的幸福感培养定位在对学生快乐情绪、利他行为和专注度的培养上,我们也相应地提出各种举措来为学生的快乐情感、利他行为和
2014年11期 No.302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7K] - 莫薇;
<正>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研究途径。通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的开展与实践,我们意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加强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也学会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我班有个学生叫小童。他很聪明,又很调皮,常常打架惹事,闯的祸可不少,不少教师看到他就头疼。我很为他惋惜。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他有着天真的本性和好强的个性。有时,他是为了和家里人赌气才故意捣蛋,为了在班中耍威风才故意惹事,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才不遵守纪律。在研究了他的心理后,我决定针对其心理问题开展教育工作。
2014年11期 No.302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5K]
- 李永元;
<正>近期,母语教育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这种多方关注,虽说不上是前所未有的,却是在一个新的意义层面上的,透射着一种隐隐的深沉的忧思。在教育内部,母语教育的成效与学科理解紧密关联,如果对语文学科这个"对象"缺乏足够的认识,实践的偏颇就在所难免,要解决问题也就难以标本兼治。学科理解首要的是应从整体着眼,窥其本质,明了对象的特质属性、功能和系统内部的要素、要义以及其中交织的结构关系。本期刊登的是上海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永元从学科理解的角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以及青浦区三位小学语文教师对此展开的讨论。
2014年11期 No.302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5K] - 孙俐;
<正>身在语文教学第一线,我始终觉得当下较多的语文课质量确实不高。这是由于对教学内容理解不够,想得肤浅,许多知识被不断机械重复,造成了许多可贵的教学资源的流失。就以四年级的一篇课文《狼与鹿》为例。当描述到人们杀狼,使鹿群肆意繁衍时,课文这样写:"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这里,大多数教师会这样提问:"省略号省略了
2014年11期 No.302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7K] - 吴志平;
<正>当前,我们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但总感觉少了点语文应有的厚重。学习时间花了不少,能融于心灵的却不多。我认为,这是由于语文课少了"情"!
2014年11期 No.302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7K] - 杨文娟;
<正>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常会时不时地形成一个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就是把语文教学等同于课堂教学,又把课堂教学等同于教材教学。以致语文学习之路越走越窄,质量始终令人担忧。近年来,我校从自身传统优势出发,探索"两课并举,学用结合"的课程建设思路,即以课堂为轴心,以课外为补充,将课堂教学和拓展阅读有机结合,将语言学习与实践运用紧密相联,建设开放、动态的语文课程。一是不以教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即语文课堂
2014年11期 No.302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7K]
- 包国红;
<正>在我校国际部小学一至三年级每个学生的书包里,除了常规的文具、书本之外,还有一个"特殊文具",那就是iPad。每天学生进教室上课的时候,都会用到它。那么,我校为何要引进iPad参与课堂教学?课堂上具体的应用模式是怎样的?一年级的学生迈入校门不久,是否具备了使用iPad的能力?教师的现代化信息素养是否跟得上这些实践?我校在三年多的应用实践中,形成了"取其长而用,不为用而用"的教学原则,让iPad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了其应有的价值。
2014年11期 No.302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4K] - 顾千羽;浦晓瑛;张炜;
<正>我校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坚持"以教材为主,依托iPad辅助教学使课堂变活"的理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强化了其学习动机。一、活在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iPad丰富的教学和自学资源,打破了语文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组织"的教学模式,转向了以学生在学校和家里都能得到因材施教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模式,形成了内外合一的开放课堂。iPad上
2014年11期 No.30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7K] - 朱丹;施展;
<正>数学家陈省身说过:"数学是好玩的,数学是有用的。"如何在课堂中让数学好玩,在信息技术出现之前,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难以充分显现。我校借助iPad在课堂营造的真实体验,注重关注低年级(一至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深入体验数学的乐趣与实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014年11期 No.30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6K] - 叶星;孙伊妮;
<正>多媒体技术为教师和学生学习英语带来了更多乐趣与便利。我校国际部将iPad教学引入一至三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使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广泛探索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方式和渠道,显著提高了英语学科的教学效率。
2014年11期 No.302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9K]
- 吴卫国;王思毅;
<正>自创办伊始,我校就十分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我校认为,人文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而人文精神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客观地决定了以培养人文精神为宗旨的人文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教育力量。因此,我校认为,要想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就必须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
2014年11期 No.302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5K] - 李建生;
<正>语文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具有先天性的人文教育优势。我校构建的语文学科课程链是学校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进行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抓手。基础型课程校本化为人文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拓展型课程精品化为人文教育打造了重要平台,研究型课程系列化为人文教育开辟了新天地,在学科课程链的构建下,学生提高了人文素养,夯实了国学基础,吸取了文化精髓,陶冶了人格修养。我校语文三类课程的构建由主线"教与学的实际及由此产生的问题"贯穿其中,从而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拓展型课程精品化和研究型课程系列化"课程链。
2014年11期 No.302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5K] - 潘峰;
<正>我校作为海岛上的一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由于整个县域经济和文化的相对滞后,加上学生家庭文化环境相对闭塞,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市区同类学校相比本应该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但是,近年来我校涌现出了一大批"人文达人",在市现代文阅读大赛、古诗文阅读大赛和中学生作文大赛中频频折桂,我校成为了上海市的书香校园。究其原因,这与我校的人文教育理念密不可分。
2014年11期 No.302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9K] - 闫韧;向莉;
<正>针对学生的成长需求,我校确定了人文教育的课程目标,即通过对人文成果的吸纳和认同,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的人格意识。
2014年11期 No.302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4K]
- 胡佳;
<正>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涵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教师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教案,有时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也
2014年11期 No.302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3K] - 包小波;
<正>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体现了教师在应对复杂的课堂教学场景时,所应具备的综合素养和追求课堂幸福生活的教学境界。在课堂中,教师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果教师无法及时正确地引导,就会使课堂教学陷入尴尬境地,从而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用智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陆老师
2014年11期 No.302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9K] - 陆静;
<正>本次事件中,陆老师巧妙地将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小Y重新引导回学习主题,并利用小Y手中的尺子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成功完成了教学目标和实现了学科整合教学。这其中,陆老师的师爱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陆老师将课堂上一场潜在的暴风雨演变成了一个晴天,化腐朽为神奇,不仅保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展示出了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正是陆老师对学生的爱,让她没有苛责学生的过错;也正是她对学生的爱,关注到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2014年11期 No.302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9K]
- 王斌;
<正>课堂教学评价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测量与评价的总称,它是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情况所进行的测量和评价。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主要是对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的表现、
2014年11期 No.302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0K] - 王阳;
<正>近来,语文教学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对语文教师的素养也提出了许多要求。笔者认为,与其语出惊人地批评苛责,不如多一些理性的关注,多一些感性的关怀,走进语文教师的生活与内心,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师走出困境,使语文教学走出泥潭,也使我们的孩子享受到真正的"语文课"。这其中需要我们教师围绕一个字做文章,那就是"书"。
2014年11期 No.302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0K] - 向守万;
<正>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顾此失彼,语文课堂教学也是这样。由于有的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把握不准,在教学认识和行为上出现了一些偏差,造成了顾此失彼的现象。以下特举一些例子说明。一是有了"主体",莫丢"主导"。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于是,有的教师认为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由学习。上课时,教师让出讲台,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学习内容由学生
2014年11期 No.302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0K]
- 柏彬;
<正>我校是一所民办初级中学。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仅满足于对教学经验的传承和运用,逐渐缺失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关注、发现、解决生成问题的自主研究意识和习惯,阻碍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这导致一些校本研修并没有立足于教师的日常教学状态,而是盲目根据相关教育科研机构开列研究课题实施研究,使得所选课
2014年11期 No.302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9K] - 薛琼;
<正>从2010年到2013年,经过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形成了家校互动合作的组织架构与制度设计,为家校合作实施的程序化与制度化提供了保障。一、"家校互动联合"实施原则我校开展了动态生成式的实施和运行,以下是"家校互动联合"机制的运作流程图。如图,我校由学校、社区、家庭三方组成"家校发展促进委员会"直接管理校级家长理事会工作,校级家长理事会具体管理班级家长理事会工作。以一个学期为例,具体运作如下。每学期期初委员会组织三方成员代表,按照相关章程设计中的要求汇报、交流、讨论学校各项管理事宜,经过讨论后将信息传递给校级家长理事会成员
2014年11期 No.302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2K] - 张燕萍;
<正>【案例】引出有"撇"的字师:找一找,这首古诗里哪些字有笔画"撇"。生A:"农、禾当、午"的字里有笔画"撇"。生B:我找到了"滴、锄、悯、首"。生C:我找到了"汗"。师:小朋友们,他说的对吗?生D:"汗"字里的是笔画"提"。写一写带有"撇"的字师:瞧,有个带"撇"的小朋友和我们打招呼。看黑板上出示的大字格"禾"。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A:我发现这个"禾"字的关键笔画在横中线、竖中线。生B:那个"撇"有点短。
2014年11期 No.302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2K] - 胡小群;
<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公式运用、定理证明等科学环节,而应当充分发挥数学的育人作用,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中强调德育的渗透。只有潜移默化地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我们的教育才真正符合"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理念。区别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德育,本文尝试从一些数学家"失败"的例子中来挖掘数学教学的德育价值。
2014年11期 No.302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1K] - 阮夏丽;李建芳;叶春怡;陈永明;
<正>对于数学解题,张景中院士有精彩的、独特的观点。他说:"练武功的上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但武功仍要从一招一式入门,解题也是如此。"又说:"这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就是大巧吧!但是小巧果然不足取,大巧也确实太难,对于大多数学子,还要重视有章可循的招式……大巧法无定法,小巧一题一法。中巧呢,则希望用一个方法解出一类题目。也就是说,把数学问题分门别类,一类一类地寻求可以机械执行的
2014年11期 No.302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2K] - 邢渊华;
<正>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数形结合思想通过直观与抽象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从而顺利、有效地解决问题,好比是架设在"数"与"形"之间的一条双向通道,起着由此及彼、相互促进的作用,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
2014年11期 No.302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4K] - 王佳;
<正>学生认知风格不同反映了学生个体不同的处理信息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只要给予合适的条件,不同风格的学生都可以找到最适合的方法并取得很好的成果。我试图从探究学生的认知风格特征入手,研究学生在因式分解学习中的策略,找到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差异的入口,为因材施教实施数学教学改革找到突破口。初一学生在因式分解学习中表现出明显的水平差异,通常都被归结为学习态度、熟练程度等原因,甚至是智力因素。那认知风格在其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2014年11期 No.302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2K] - 张琳;
<正>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研究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研究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身体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21世纪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这一学科的许多知识是通过观察、实验得来的,因此生命科学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极好时机,是发展学生探索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渠道。
2014年11期 No.302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3K] - 樊晓红;
<正>英语儿歌是用英语吟诵的歌谣,它以适合儿童的英语为载体,体现语言浅显、内容生动、节奏明快、韵律响亮等特点,是为儿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乐于接受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小学,尤其在低年级进行英语儿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4年11期 No.302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5K] - 吴学良;
<正>词汇是语言大厦的建筑材料,是语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怎样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这是每位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我根据词汇不同层次,在浅阅读和深阅读中对词汇教学作了不同的处理。一、浅阅读中的词汇处理浅阅读阶段主要是通过理解文章学习词汇,词汇教学融于对文章的解构中。以人教版《英语》(必修)高二下Unit 5"First Aid"为例。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2014年11期 No.302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4K] - 隋秀龙;
<正>幸福课堂是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追求课堂有效教学的必然结果。教师可以通过巡视课堂的方法建立和谐、合作、共享的师生关系,构建开放互动、自由学习的课堂氛围,促进幸福课堂的动态生成。
2014年11期 No.302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7K] - 孙思远;
<正>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陪伴学生学,在幕后看学生如何做。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很有必要扮演以下几种角色。一、导演角色首先,精心设计课堂。课堂设计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宏观设计是指课堂教学总体构架、教学流程和知识逻辑关系等;微观设计是指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连贯性、时间分配、难点和重点的把握等。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从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上下工夫,做到精心备课到位、准确讲解到位、能力训练到位、学法指导到位等。其次,掌握学生
2014年11期 No.302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0K]
- 向晋榜;
<正>"创智云学堂"是利用云计算技术,通过构建丰富的教学资源,按照一定的管理体系和评价标准,按照现代教育理论,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有效实施教与学的过程。通过"创智云学堂"的建设,能构建个性化教与学的信息化环境,支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群体智慧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
2014年11期 No.302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1K] - 马卫东;
<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所营造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就是一种数字化的学习场,而在这种环境下所进行的学习活动,我校称之为场学习。2012年,我校以校本课程"经典伴我成长"的实施,利用Aischool教学平台,开展了区域课题"基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与学变革"项目的实践研究,围绕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学习工具和学习评价等学习要素构建数字化学习场,并进行了
2014年11期 No.302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5K] - 李逊芳;
<正>当代高中生对数码音乐制作、影视拍摄、视频剪辑等内容非常感兴趣。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我校建设了"多媒体数码音像学习制作室",并借助多媒体数码音像制作系统这一平台,整合艺术课程中艺术实践的板块,进而拓宽高中艺术基础课程的外延。
2014年11期 No.302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