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步君;
<正>党的十八大要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号召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问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我们要培养
2014年12期 No.303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赵其坤;
<正>道德修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是为人处世的基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当代道德要求落实到课程、教材和课堂,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与根本要求,转化为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艺术人文素养滋养青少年的精神家园。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学校教育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提升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在具体的艺术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仍然存在对学生进行单纯
2014年12期 No.303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秦璞;
<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层面、24个字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前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是一样的,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核心价值观是对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从而更具有操作性和普及性。
2014年12期 No.303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郑皓亮;
<正>站在一个班主任的立场,笔者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要以生为本、抓住核心、注重实际、共同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是学生,应当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依靠学生、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以生为本"。理想信念是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要素,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解决好了理想信念问题,就抓住了个体形成并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重视实际与追求创
2014年12期 No.303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杨荣;孙琼;
<正>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的基石,是民生之首。《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释义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强大基础,是树立国家形象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
2014年12期 No.303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 朱艺春;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实践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让核心价值观的种子从中学生心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苏州河,汩汩东流,不舍昼夜。作为贯穿上海的母亲河,它见证了上海的成长,也记录着自己的新生。让生活在上海的学生亲眼看一看苏州河的现状,感受她的沧桑巨变,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家乡、
2014年12期 No.303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黄玉峰;
<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教育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就围绕一个"人"字,谈谈汉字中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中的现代精神。甲骨文里"人"字是一个侧面的形象,仿佛一个劳作的人的剪影,面朝大地背朝天。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他不是直接从大自然汲取所需要的物质,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形成社会。人是这世上唯一能够跳出主观的视角来反省和思考的生灵。古希腊德尔菲神庙前刻着一句神谕:"人啊,
2014年12期 No.303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姚虹;施如怡;
<正>上海市徐汇中学从昔日的徐汇公学到今天,已经走过了整整163个年头。学校的这段历史与近代中国和上海的巨大变迁息息相关。近年来,学校编撰了校史书,修建了"汇学长廊"、"汇学博物馆",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楼一景都精心设计。可以说,走进徐汇中学校园,就犹如走进了一个底蕴深厚,馆藏丰富的大"博物馆"。如何将学校这160多年的历史留存、文化积淀化为德育的甘露,点点滴滴滋润学子的心田;怎样把以"汇学博物馆"为代表的丰富的校园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里,凸显于育人过程中,成为学校在自身发展中持续关注、
2014年12期 No.303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 张炎林;
<正>一、"贤文化"的内涵与人文价值贤文化是以言子思想为历史渊源的,是生活在上海奉贤这片土地上的历代劳动者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一种物质文化,贤文化主要指奉贤历史上留存的物态文化,包括遗物、遗址、遗迹等。而"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精神是贤文化的核心。2000多年前,当言偃来到青溪(今奉贤)讲学时,这里的人们接纳了孔子的这位得意弟子,不但尊敬他,而且听他讲学传道,虚心学习儒家伦理。"敬奉贤人"之举,开启了奉贤文明之源。贤文化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蕴含丰富
2014年12期 No.303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倪京凤;陈冉苒;
<正>"我是一个不被喜欢的人,领导、同事、朋友们都向我扔‘炸弹',我扛不住了……","……原来我们都错怪他了!我们应该帮帮他……"这是从上海市杨浦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团体辅导室里传来的一段对话。走进团体辅导室,只见教室里十几名身披不同颜色薄纱的扮演者或站或坐。不同颜色的薄纱代表着不同的情绪和状态,他们时而笑容灿烂,时而愤怒、跺脚。她们的声音时而低沉婉转,时而高昂激越……这是心理剧成长小组的活动场景,参与心理剧角色练习的10多名扮演者基本都是"中心"的志愿者。
2014年12期 No.303 54-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 颜苏勤;
<正>个案干预手记: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人们心中会产生羡慕感,如果这种情感激发人们奋发图强、赶超先进的行为,呈现出的就是一种积极心态。但如果演变成为看见他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心里就酸溜溜的,进而千方百计地阻碍其成长,煞费苦心地造谣、诽谤、攻击,搞一些伤害他人的小动作,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其结果必定害人害己。一、小吉的痛苦小吉是班长,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每次学校文艺汇演中,他总是一个亮点,经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过了一个学期,有个叫笑天的同
2014年12期 No.303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刘建;
<正>今天的学生不缺少爱,但缺少教育爱。什么是教育爱呢?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教育者对教育的浓厚的情感"。[1]这种情感源自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内化为教育者的情绪、心境和思想,外显于时时、事事、处处的教育行为,具化为管理爱人、教书爱人、服务爱人和环境爱人。笔者以为,教育爱的本质可以归纳为两句话:教育即爱,爱即教育。所谓"教育即爱",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没有抽象的爱,学校里一切教育行为都是对学生的爱。能够引导学生向善求真的行为都是蕴含教育爱的行为。其二,教育离不开爱,没有
2014年12期 No.303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高永平;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自己培养成为人,这是头等重要的事。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要培养自己具有人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把人的心灵的培养视为做人最根本的要求。我们一直强调,做人首先要心灵美。心灵美的人才能道德高尚,其行为往往符合社会所倡导的规范要求。因此,尽管心灵是内隐的,但是通过人的言行举止与人际交往得以彰显。对任何人来说,心灵终究是一种现实,是一种无法回避同时也不可跨越的客观现实。当然,这种现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受
2014年12期 No.303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王永和;
<正>在30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中,笔者不断看到:有的学校后进变先进,各项工作蒸蒸日上;有的学校形势急转直下,失却了往昔的生机与活力;有的学校尽管办学硬件条件差,但创造出了一流的业绩;有的学校办学条件优越,但办学质量却始终徘徊不前;有的学校待遇虽然不高,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非常高涨;而有的学校尽管待遇不薄,但教师们却不安心工作,甚至纷纷要求调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校间出现这样大的反差呢?是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是学校的待遇水平?是学
2014年12期 No.303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徐孟军;
<正>在本案例中,一方面小艾不能主动融入班集体,另一方面又不被班级同学所接纳,出现了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最主要是由于小艾同学缺乏心理安全感而引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给出的心理安全感的定义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安全感是影响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指出,当生理需要被大部分满足之后,第二层次的
2014年12期 No.303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杨秀君;
<正>归属感与人际交往是两个紧密联系的话题,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形成归属感;强烈的归属感有助于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在许多时候,归属感比人际交往技能更加重要。当我们对一个集体有归属感时,即便我们在集体中受到了委屈也不会吵着闹着要离开;相反,如果我们对一个集体没有归属感时,即便我们有很好的交往技能也感觉不到交往的快乐。在本案例中,不仅仅是该女生的人际交往出了问题,更为重要的可能
2014年12期 No.303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许织云;
<正>从小艾同学的种种表现来看,她是一个爱学习、有思想、爱憎分明但不善于表达、不善于交往且不太懂得如何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孩子,对待这样一名特殊的学生,应采取多方合力的教育策略,促其尽快融入班集体。一、正确把脉,形成合力育人氛围1.学会尊重,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小艾之所以和同学关系不好,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她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因为她自己是学霸,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当她看不惯他人时,她
2014年12期 No.303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徐宜秋;
<正>《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中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躯体的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而很多教育者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以为学生只有感冒发烧才是得了病,发脾气摔东西就不是病。一个阳光的小艾、一个学霸式的小艾,却难以融入班集体,导致其屡屡选择逃避,实际上是小艾心理上缺乏了安全感。要让小艾接纳同学,回归集体,不能单靠教师的个人力量,需要教师着力营造"温馨家园",因为只有从根本
2014年12期 No.303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何康;
<正>根据案例,我们可以基本确定小艾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学生来上海求学,她有明确的目标,就是希望考上一所好大学。她对自己要求严格,学习刻苦,在学生眼里是个"学霸"。按理,在上海的教育环境中,她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但她提出要弃学返疆,有点出人意料。一、教育诊断小艾遇到了困难,并已经远远超过她的经验和能力,班主任几番谈话和建议也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为了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我们有必要对小艾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诊断。
2014年12期 No.303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