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敏;
<正>从教育学视角来看,人际商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已成为现代人过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徽征。人际商具有重要的发展性价值,它深刻地影响个体的社会化进程、社会性自我的确立以及人格的完善。在青少年的人际生活中,有三个相关人际商的重要命题亟待澄清和解答。
2014年20期 No.311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刘慧;王洋;
<正>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相当多的家长和教师,将眼光与精力集中在儿童的智力发展上。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更为重视与升学相关的知识学习,而关涉儿童生命健康成长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则往往被忽视,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近年来,儿童成长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如因任性、自私、缺乏对他人的理解与对自己的认识而导致的交往障
2014年20期 No.311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朱孔洋;
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赖人际关系、处世技巧。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青少年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诉求。8月底,本刊记者与上海市第二期中小学班主任带头人郑皓亮工作室成员相约上海市延安中学,畅谈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成因,寻求应对之策。
2014年20期 No.311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 唐斌;唐延延;李志勤;
<正>一、对人际商的理解以及培育儿童人际商的方法人际商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涉及到主体对人际交往的认知、人际交往情感的体验以及人际交往的行为三个部分的教育。1.建构和发展儿童人际交往认知的方法在儿童人际交往认知上,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儿童能正确认知人际交往。这就意味着,儿童要逐步地正确认识和理解人际交往的目的、重要性;能了解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平等、互利、鼓励、多元
2014年20期 No.311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王维审;
<正>公约是指某个集体组织中各个成员之间必须共同遵守的约定。班级公约就是班级成员就班级中的某些问题进行公开讨论达成一致的意见,并且愿意共同遵守的一个约定。案例中的王老师"花费了一番心思","拟定了一份内容周详、措辞温婉的班级公约",让学生们依"约"行事,最终却没有"约"住学生,班级公约也成了一纸空文。究其原因,就
2014年20期 No.311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吴亚军;
<正>为什么会出现班级公约"约"不住学生的现象,关键是有些班主任没有搞懂班级公约应该姓什么。笔者认为,班级公约只有姓"公"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怎样让班级公约姓"公"?那就要在班级公约制定、实施的过程中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一、"班级公约"的制定要公开所谓"公开",就是班级公约在制定的过程中要让班级全体成员参与,由全体成员共同制定。何为"班级公约"?顾名思义,是班级全体成员自觉遵守的一种约定。既然是要班级全体成员自
2014年20期 No.311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刘玉娥;赵敏芝;
<正>一班级规章制度(俗称"班级公约")的制定,对于班风、学风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案例中的王老师想运用这个"班级公约"来约束管理学生,让学生养成自我约束的好习惯,用心是好的,但在实施中却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班级公约的制定过程不尽合理,未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材料中讲王老师"花费了一番心思,拟定了一份内容周详、措辞温婉的班级公约","为了让同学们处处依‘约'行事,王老师将
2014年20期 No.311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张婷;
<正>本案例中,我们看到:新学期伊始,王老师的班级公约来了;几天后,班级公约又走了,走得那么匆忙。我们不禁要问:班级公约去哪了?班级公约,你姓什么?班级公约的离去,失落的不是学生,而是王老师。因为从一开始,这份公约就只姓"王"。剖析个中原因不难发现,王老师对于公约的理解有偏颇。公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在公共协商的基础上拟定,应得到每个缔约者的认同。很显然,王老师花费心思制定的这份班级公约仅仅是一家之言,没有
2014年20期 No.311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芮彭年;
<正>王老师在开学伊始,就拿出一份班级"公约",尽管这份"公约"措辞委婉,由于学生认同度不高,执行起来"法不责众",很快就"寿终正寝"了。"班级公约"能不能"约"住学生,关键看它在学生心中的认可度。班级制度的设计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至少得满足三点:其一,逻辑性,看是不是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其二,合理性,看能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其三,可行性,看有没有落实的条件。如果说班级制度的逻辑起点需要老师指导和
2014年20期 No.311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后永义;
<正>中国传统智慧强调家国同构、小大一理,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逆而推之,其理相同。班级是一个由师生组成的特殊集体,也可视为师生的"第二家庭"。笔者拟以"治大国"的理念来探讨班级公约的构建。毋庸置疑,案例中的王老师是一位对教育事业有强烈责任心和担当的人。他具有钻研精神,能够提前谋划拟定班级公约,还能照顾到学生感受,"措辞温婉";在公约实践过程中,又不断对学生加以
2014年20期 No.311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 何康;
<正>王老师遇到了公约"约"不住学生的问题,并对如何有效实施纪律教育产生了困惑。根据王老师提供的教育情境,我们作如下分析。一、公约及其执行中的问题笔者理解,公约制定的本意,是为了约束个别人或少数人,使他们不因个人不当行为损害团队的利益和他人的正当利益。因此,公约作用的大小,与成员对公约中所阐述的整体利益、正当利益的认同度有关。换言之,学生对公约的归属感,学生对
2014年20期 No.311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