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编者的话:在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上海市浦东新区为有效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不断寻求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从完善教育公共治理结构、提升教育公共治理能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出发,浦东新区教育局将"家校社合作协商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加以研究与实践,四年多来,"家校社合作协商制度"项目组在整体设计、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突破性的研究,
2016年24期 No.368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 刘静;
<正>记者:《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与《关于深化学校德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中把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从完善教育公共治理结构、提升教育公共治理能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目标的角度出发,将"家校社合作协商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加以研究与实践。四年多来,项目组在整体设计、制度
2016年24期 No.368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 孙永青;
<正>上海市浦东新区下属600多所学校,学生家长人数超过40万,近年来,浦东新区积极倡导各部门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参与区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扩大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培育形成具有浦东特色的区域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系统。一、浦东新区构建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背景(一)庞大的家庭教育需求与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位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整个社会系统
2016年24期 No.368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正>一、形成学校与社区"教育一体化"的背景及思考学校变革既需要有植根于学校内部的变革,同时也需要结合外部环境展开综合变革。就学校而言,结合外部环境展开变革,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发动社区力量,开展社区协作,寻求学校与社区的教育一体化。当前,众多的学校,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往往沦为游离于社区的文化孤岛,缺乏可持续变革的后劲。面对这样一种教育生态环境,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在教育行政部门、高校
2016年24期 No.368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 王玮航;
<正>我校地处上海浦东金桥开发区碧云国际化社区,是一所由上海市实验学校承办的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学校秉承"构建和谐教育生态,实施优质教育服务"的办学理念,针对所处社区学生家长存在"三高二多"的具体情况,即:整体素质学历层次高、对孩子教育关心程度高、对学校工作参与热情高,家长中海外回国人员多、全职妈妈多的特点,着力打造开放的现代家校合作关系。
2016年24期 No.368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杨斐;
<正>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以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的合作为支撑点,以制度建设作为保障,促进了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形成互动融合的新局面。学校积极主动承担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和社区服务的责任,发挥家庭和社区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通过建立三级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设立家长接待日、定期召开家长会、进行家庭访问、评选"教子有方"称号家长和优秀家庭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通过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合作协商制度,
2016年24期 No.368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蒋耀琴;陈莉莉;
<正>上海市浦东新区六一幼儿园地处花木社区,目前有芳草部、海桐部和万邦部三个园区。依托"一园三址"相同街道不同社区的现状,幼儿园实行管理同步、特色运行的工作思路,与社区多元联动,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以提高本园家长及社区内其他学龄段家长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真正把幼儿园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一、关注差异,丰富"幼小衔接"课程每年当幼儿升入大班,家长的焦虑情绪便油然而生,择校成为家长最关心的一件事。经过对家长
2016年24期 No.368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王维审;
<正>一、为什么要系统研究叙事班会?班会课作为班级德育的主阵地,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也值得我们去实践和研究。但当下的班会课却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各行其是,课程设置缺乏系统规划。班会课是依据学生群体的成长共性,有规划、有主题、有系统策略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具有预设充分、主题鲜明、共性突出、体系完整等特点。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对班会课都很少有专门的实施要求,不像学科课堂
2016年24期 No.368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 周肖鸿;
<正>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低头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现象,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更难抵挡手机的诱惑,他们吃饭看,走路看,甚至上课也看……学生手机上瘾,成了让老师们头疼的一个问题。一、手机使用"禁令"被学生否决引发的思考暑期家访时,几乎所有家长都提出一个相同的要求:为了能及时掌握孩子离校动态,希望老师允许让孩子带手机上学。开学后,我留意观察学生实际使用手机的情况。我发现,学生除了用手机与家长联系外,也会用手机交流下载自己喜爱的搞笑视
2016年24期 No.368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秦红;
<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影响我们的教师研修工作。近年来,笔者承担了两届上海市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德育实训基地的研修主持,组织团队开展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网络研修课程建设。基于课程建设开展网络研修的实践与探索,促使学员在研修理念、内容、方式、资源等方面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促进了思想品德学科理论与实践研究两者之间得到有效的连接与融合,给教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专业支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
2016年24期 No.368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 郭绍仪;
<正>党的十八大对法治建设进行了重大部署,"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可以看出,"法治国家"作为国家建设的基本目标,需要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学生层面。重视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习惯,引导他们尊法、敬法、守法,对于建设社会主
2016年24期 No.368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康立为;
<正>2013年7月,江苏省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正式建立"现代女性素养课程基地",以全面培育学生的现代素养为宗旨,以"雅心慧思"为教育理念。"雅心",即学生应该具有规范、高尚、从容、娴雅的气质,"慧思"即学生应具备的智慧、聪慧、慧心、慧眼。我校组织高校专家、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学生代表共同研讨现代女性素养的基本构成,确定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现代女性素养课程,具体涉及道德与品格、家庭与幸福、语言与交流、艺术与审美、科学与创新、体育与健康六大领域,确立了课程基地建设的目标,即:将课程基地建设成教学
2016年24期 No.368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黄侃;
<正>最近,学校高一国际班部分学生在学校玩手机、Ipad等现象比较严重,任课教师反映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玩手机、看小说、联网打游戏。为此,班主任非常焦急,在批评教育学生的同时向家长告知了情况,于是该班家委会与班主任一同起草了一份倡议书,请家长和学生签字。倡议书主要针对学生带手机或Ipad入校的问题制订了如下规定:1.对于将手机带进学校的学生,无论任何理由,无论在使用手机做什么,只要被老师发现,第一次
2016年24期 No.368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朱士国;
<正>失而复得巧寻宝下班刚刚回到家,一条信息蹦了出来:徐老师您好,彤彤回家后发现今天买的"墨香少年——方块"里的一盒东西没有了,回到家一直在哭,麻烦您明天能否问一下。谢谢您!彤彤妈妈看完短信我以为是厂家装盒时出了差错,便立马跟负责这事的级部主任李老师联系,经她与厂家销售员协商,可以帮彤彤换一盒。我赶紧给彤彤妈妈回了电话,安慰她别着急,明天一早让彤彤把那
2016年24期 No.368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袁秋杰;
<正>在我们这个偏僻的乡镇中学,每年都会有大批优秀学生转入县城,留下的学生大多成绩一般,这种状况让人有些无奈。临近期末考试了,为了振奋学生的士气,我在班里宣布,本次考试成绩比上次提高幅度较大的前十名同学将有大奖。学生兴奋极了,一段时间以来,他们不但上课十分专注,而且课后主动到办公室找老师请教问题,可以看出来他们都在较着劲儿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班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按照约定,我排出名次。班会课上,我依次宣
2016年24期 No.368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何康;
<正>学生小丽由于母亲的原因,经常欠费,'小到每月的餐费,大到300多元的服装费。在屡次拖欠后,班主任吕老师由同情变得没耐心了,不仅请学校出面解决问题,还委婉地让小丽母亲用给孩子带午饭的方式解决餐费拖欠问题。当面对小丽的再次请求,吕老师陷入了"以原则论事,还是以情面处事"的纠结中。对此,笔者提出三方面的想法供吕老师参考。一、把不伤害小丽作为解决问题的底线由于社会和个人的原因,现在学校老师(班主任)确实会遇到一些类似小丽母亲这样的家长,既不求上进,又染上一些恶习。他们的行为往往使人
2016年24期 No.368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许昌良;
<正>本案例中的班主任吕老师多次为小丽垫付校服费、饭费,着实难能可贵;她在付出的同时,却没有得到家长的理解,也确实很委屈。面对小丽的再次哀求陷入"情理两难"境地,也在情理之中。无独有偶,笔者也曾经遭遇过类似事情。有一个初二女生家庭十分困难,母女相依为命,家境比较复杂,妈妈似乎大脑受过刺激,显得有些蛮不讲理。班主任出于同情向学校提出申请照顾该生,学校还与供应快餐的公司老板商量,帮忙照顾一个特困生。不料,有一天这名学生的妈妈居然跑到学校里无理取
2016年24期 No.368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孙献礼;
<正>班主任是学校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的工作深深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所以,班主任工作的教育意义可见一斑。一、厘清思路在分析本案例之前,我们需要弄清楚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是什么?什么是"情面"?"情面"是不是无原则的顾及?所谓原则就是说话、办事要遵循的准则和基本要求。班主任是一名教育者、教学者,他(她)的
2016年24期 No.368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柴小倩;
<正>吕老师面对再次前来借钱的怯怯的小丽感到很为难,因为她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答应借钱给小丽,恐怕这笔钱又会像前几次那样有去无回,如果拒绝把钱借给小丽,又怕伤害小丽的自尊心。小丽的母亲曾经多次向吕老师提出垫付费用的请求,吕老师都答应了,然而小丽母亲却毫无归还的诚意,想必她是认定吕老师肯定不好意思为这点钱而不顾教师的脸面追究到底的。这一次,她又故技重施,
2016年24期 No.368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刘艳丽;
<正>案例中的班主任无疑是一位有爱的教师,但这种爱,是"原生态"的师爱,不是教育爱。何谓教育爱?南京师范大学高德胜教授在《论爱与教育爱》一文中指出,"教育爱是教师生命力的付出,是对学生的关心、响应、尊重和理解……教育爱是给予,但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是物质、金钱,而是教师身上有生命力的知识、情感、体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信仰等"。可见,教育爱是理性之爱,案例中的班主任出于对小丽的同情而不断地垫付饭费等,这只是物质上的资助,并没有从根本
2016年24期 No.368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龚翌琦;
<正>案例中的班主任是一位极具爱心和同情心的好老师,面对本性淳朴善良的小丽,她出于同情,曾多次向小丽伸出援助之手,也多次化解了小丽无法按时交费的尴尬。然而,班主任的善良并没有彻底解决小丽的问题,反而让自己陷入非常尴尬的局面。笔者认为:这位班主任在处理小丽问题的过程中,只想到自己可以怎么做,而没有考虑面对这类靠一己之力无法解决的问题,应该如何整合各方力量,获取各方支持,以形成教育合力来帮助小丽彻底摆脱目前的窘境。
2016年24期 No.368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明晓燕;
<正>教师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关心爱护学生也是教师师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关心、爱护学生是必须的,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但是,班主任爱学生,并不意味着班主任要像保姆或家长一样,对学生的任何事情都大包大揽。班主任如果这样做,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缺乏科学思维方式和专业能力的表现。迷信"爱"
2016年24期 No.368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