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国青;
本文回顾了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教育科研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从学校教育科研的机构建立、队伍建设、机制运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成果推广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呈现了上海市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现状,提炼了上海市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基本做法和成功经验,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展望了新时代学校教育科研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导思想和发展愿景。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 顾泠沅;
<正>假如基础教育也可以当作一种科学来研究,这样的科研热潮在我国少说也有三四十年了,现正处在"而立"到"不惑"的当口。本人从教五十年,正好与这段历程颇有关联,所以想结合自己做过的、亲眼看到的事情谈一些个人从事教育科研的感悟。一、懵懵懂懂被推上真干实做的舞台开始时,我根本不懂什么叫教育科研,有的只是改变落后地区教育现状的初心。走上工作岗位前,我没有上过师范学校,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更谈不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纪明泽;
改变教育就要改变学校,改变学校就要改变学校的人,而改变人,最关键的是改变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这方面,教研应该也必须发挥持续的积极作用。改变教师的思维、行为方式,保障并持续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一方面需要教研的传承,如坚持教研组织建设,坚持规范的教学流程;另一方面需要经验的创新,如加强经验与证据的结合,推进问题导向的教研,打造分享、合作、诊断的教研文化。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赵才欣;
学校教育或教学研究必须基于真实的问题,问题具有校本和时期特性。当前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创新实验室与学科整合、信息技术为课堂变革服务的路径、研学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等,需要分解为相应的微项目,开展基于问题解决为目标的项目化行动研究。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王菁;
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主阵地。本文以幼儿园"学习故事"本土化实践的项目研究为例,对学前教育的实证教研活动进行研究。本研究注重多途径收集证据,聚焦研究着力点;分析理解证据,探寻现象背后的本质;提取梳理证据,增加成果的可推广性。在践行从经验走向实证的教研过程中,研究团队集结专业智慧,将经验和证据整合起来思考,以此提升教研品质,使教研真正产生教育生产力,焕发教研生命力。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赵尚华;
本研究通过课程与教学调研发现,在学校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拖堂现象,课堂教学呈现大容量、高密度和快节奏的特点。根据经验判断,问题源于教学容量的失控。我们从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中获取证据,深入探讨了教学容量失控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证研究,开发工具辅助教学设计,评价教学容量的控制;通过市级教研活动宣传、辐射实证研究的经验,推广备课、观课工具,提供合理控制教学容量和有效激发学生互动的教学案例。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 杨江丁;
教育科研是一项专业性、专门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在中小学教师中不断得到重视。儿童研究是教育科研大家庭的一个部分,常常与教育各相关领域结合在一起,成为教育科研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板块。对儿童的研究是各项教育研究的基础,也是各项研究得以开展的逻辑起点。用正确的观念看待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学生,应是教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能力。正是在不断研究儿童的基础上,教育科研的育人效果才得以显现,教师自身的育人能力也得以提高。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闫引堂;
<正>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的一种重要能力,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其重点有明显的差异,本文结合多年来对教师科研指导的经验,简要阐述两类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差异。一、教育科研的主要作用:确立一种研究思维教育科研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严谨的研究活动,让教师树立一种科研意识,改变教师的心智模式。研究思维的确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非常重要。对教师而言,研究思维包括如下含义。1.直面实际问题:基于对现状的分析,从自己的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潘露;
<正>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的当下,教育科研显示出其独特作用。于是,几乎每一所学校都在搞科研,几乎每一位教师都在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其中。教育科研如此普及,理想中的高效益却未如愿而来,反而一线教师对科研的质疑声不绝于耳。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在执著追求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提升自身能力之时,是否低估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风险?而这些风险恰恰可能是影响教育科研究竟是"扎实开展"还是"应付了事"的重要因素。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陈先锋;
<正>校长(教师)的科研观是指校长(教师)关于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价值、方向与定位等问题的基本观点。一个人的经历是重要的,怎样的经历决定了怎样的观念。不同的校长具有各自不同的成长路径,有些是以做科研起步的,有些是以出色的课堂教学及学业成绩为特长,有些是以综合管理能力见长。可以说,一千个校长会有一千个科研观。同样的,一千个教师也会有一千个科研观。而教师的科研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校长的科研观影响的。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程立海;
<正>教学与科研犹如"双胞胎",存在着天然的"骨肉"关系,彼此紧密相联,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遗憾的是,有部分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看成"两张皮",硬生生地把原本一体的关系割裂开来,甚至错误地认为教学无须科研,科研对教学产生了羁绊,浪费了教学时间。要改变这样的局限,就要让教师有正确的认识:教学需要科研来助力,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困惑,必须借助科研来破解。比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袁智慧;
<正>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我认为需要把握好两点:一是钻研教学问题;二是用钻研的思路做课题。教师怕科研,多是因为一提科研,头脑中想到的是写论文、报课题、开题、中期论证、结题报告、申报经费、填表、报销发票……这些事比较烦琐,做起来很辛苦,对此我深有体会。确实,教师怕这样的教育科研。没有立项区级、市级项目,就不是在做科研吗?不是的。只要你在钻研教学问题,你就是在做教育科研。钻研是科研的核心。写论文、报课题,并不是科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曹素芬;
<正>科研和教研,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载体不同。教育科研的主要载体是课题,教研的主要载体是课例。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有助于在教学中注入理性的思考。课题研究,促使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和有序。实践证明,同样一份工作,是不是以课题来做,效果是不一样的。做课题虽然给教师增加了一些"繁文缛节",但是从收获来说,是值得的。比如,有了一个好的设想之后,如果仅仅纳入一般工作来做,很有可能会想到哪儿做到哪儿,没有研究目标的引领和预期成果的要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周梅;朱萍;穆战;奚莉芳;
针对学生在小升初阶段的诸多不适应及初中教师应对不足等问题,杨浦区于2006年启动初小教育街接的行动研究,该研究被立项为杨浦区重点课题和上海市教科研课题,18所中学参与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本文介绍了这一行动研究的过程及其应用。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杨文斌;
分布式认知理论对教学互动赋予了新的内涵,将教学互动拓展为师生、生生、学习者与人工制品三种基本类型,拓宽了互动的资源,形成了教学互动的系统策略和操作方法。本文依托"基于分布式认知的高中化学教学互动策略研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习者与人工制品互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并开展了准实验研究,验证了化学教学互动策略的有效性。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 朱连云;
本项目针对学生课堂学习中高阶思维培养薄弱的瓶颈问题,立足常态课堂,聚焦面向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深度学习——基于真正理解的探究性和批判性学习,进行了十年探索。通过经验筛选理清了课堂教学导向深度学习的两大关键,理清了课堂教学导向深度学习的基本策略、主要措施,并通过循证实践建构起课堂教学导向深度学习的基本样式、技术工具以及传播与推广的教研机制等。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 郭春飞;
自我生长型班集体具有整体协同性、能动生成性、自主生长性的特征,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追求目标的商定、整体内容的架构、实施路径的探索、操作策略的提炼、素材资源的开发、教育技术的利用、支持平台的创设。本文从班级基本内涵建设、班级教师团队建设、区域专业支持系统建设、区域支持平台建设等方面对自我生长型班集体的建设展开区域层面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胡引妹;
区域志愿服务保障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执行不到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中生志愿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区域内对此项工作的持续性推进。基于此,我们开展了"区城高中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保障激励机制的评价研究",从激励机制评价指标的研制入手,深入探讨了高中生志愿服务的综合保障激励机制的完善与高中生志愿服务的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 殷凤;
浦东新区历来非常重视区域及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将教育科研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使其在教育决策、教育管理及教学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2017年区级课题立项情况分析为例,在分析基本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剖析学校科研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为区域教育科研的整体发展提供更加客观的借鉴与参照。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杨姣平;
本文介绍的区域教育科研项目"研、修、管、导"一体化实施以教育科研项目研究为主线,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聚焦科研成果品质的提升与教师科研素养的发展,将各个关键要素进行系统思考与设计,确立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实践与研修过程,指导与管理过程一体化思想,探索研、修、导、管一体化实施机制。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杨杰;
基于科研的教师专业发展经验和成果日益丰富,普陀区区域、学校和教师个人科研品质不断提升。本文介绍了普陀区针对区域科研工作,深化对网络管理与培训、项目合作与共享、成果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完善机制、夯实队伍、做强特色,从而发挥好科研在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陈玉华;
本文介绍了黄浦区探索以项目制落实区域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以系统建构的思想将成果研发与推广应用相联系,强调实践导向,关注供需匹配,激励成果推广项目多方主体协同作用,建立常态的项目运行的机制,以制度保障项目的顺利运作,探索区城成果推广应用的路径及有效策略。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张美云;
本文介绍了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近些年在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方式、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包括对部门进行整合、试行项目制管理、实行教研科研一体化推进、建设奉贤智慧教育云平台等,将原本的专业优势充分激发,其智库和引擎的作用正在逐渐释放。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燕黎;
在系统性思想与一致性原则的指导下,我校以课程校本化实施统领学校每一程的课程改革,以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为目标架构学校课程,建立基于标准的教学目标、评价、内容、设计"四个校本系统",打造高效课堂,并通过完善课程教学管理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与制度,保障国家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有关精神与要求的落实落细。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浦纳;
本研究成果涉及学校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五大关键问题,概括了学校十多年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核心经验,是一所基层学校长期、系统、深刻的课改探索成果缩影。为确保统领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通过校长领衔、纳入规划、与校本研修整合、开展研讨展示、编写成果专著等措施予以保障,并建立了相应的保障机制与制度。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卢雨;盛翼华;
课程建设是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主要抓手,我校以场馆课程建设为切入口,借助教育协作块进行协同研究。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基于学生、教师、块内学校的需求,建立组织机构,设计推广方案,探索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路径与方法,从而打破校际壁垒,盘活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课程经验资源共享的区域特色,让师生在学校课程建设中共同发展。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朱红;张浔;
本文阐述了上海市闵行区平阳小学"海派文化"系列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该课程旨在吸纳地域资源,让学习回归本源;打破书本僵化局限,引领小学生行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吸引多方参与,把课程还给学生。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董鹏;王珏;
本研究借鉴医学临床方式,运用初诊、复诊、会诊递进式流程,以事实证据分析为核心判据课堂教学,这对提升教师理解、评价、改进课堂教学,改善教学思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从教学要素、环节、结构、行为出发,研发其学术标准和评价量规,创建了教学诊断实验室和网络评课系统,开发了点式、横式、纵式、逆式四种切片类型,改变了教师从个体判断出发,对教育教学现象作主观评价的思维定势,把课打开、深度析理,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优化。本研究还创设了鉴赏性、探究性和问题性三种诊断类型,形成了学科、教师、主题、文本四类可检索的课例库,成为校本研修的重要资源,并广泛用于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和课堂改进指导活动,突破性地提升了教、研、修三位一体的校本研修质量。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 李孔敏;余方喜;殷莉莉;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遇到与教材或经验描述不一致的异常现象时,教师大多采取机械回避的方式,使得实验教学应用不充分,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本研究自2004年起,应用文献研究、实验探索、实践总结的方法,经历系统梳理、教学实践和课程开发相互交融、渐次推进的阶段,形成了促进异常实验系列成果的教学应用:认识了异常实验教学价值;探析了异常实验产生机理;挖掘了异常实验教学应用的方式;形成了以异常实验为载体的校本化研究型课程。这些成果不仅在学校三类课程教学中得到常态应用,而且有效提升了研究型课程的实施品质,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 陈继云;
上海二期课改以来,课堂从形式到内容得到了根本的改进,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落实。但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是相差甚远,因此我校语文组进行了初中低年级作文内容自主生成教学形态的研究。本研究以新课程标准为引领,聚焦作文课堂,充分挖掘学生自有的资源,改善学生作文难的现状,对课堂实践、设计、过程以及运用的策略方法等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探索,形成了动态的自主生成的教学形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进一步推进了我校的作文教学,以期引起同行的思考。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须强;
从语用取向的角度去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跳出语文课讲读课文的思维定式,实现小学语文由阅读本位向语用取向的教学转型,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向。通过追溯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渊源,我们深刻认识阅读本位教学取向的主要特征,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向现代化、科学化迈进,必须以"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课程性质为指针,进行教学转型研究。本文在理论上详细分析了语用取向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点、教学特点;在实践中,通过解读语用取向的教学内容,构建语用取向的教学范式,提炼了语用取向的教学策略,阐述了语用取向的训练方式,研究了语用取向的文体教学,总结了语用取向的实施途径。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 陶理;
当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作为一所农村小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对信息技术进行适切性应用的研究。本文以学校教师尤其是语数英学科教师为研究对象,从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与课堂管理行为的转变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适切性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 阮为;刘育蓓;郎樱;赵怡;
本着尊重差异、"教为不教,学为再学"的理念,针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教学之间的矛盾,我校历经七年自主研发,建成移动教学平台,以精准的数据分析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个性化辅导,形成了丰富的移动课程资源,支撑线上线下泛在混合学习,建立了五种个性化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的精准化、丰富化和泛在化,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学转型。本文阐述了我校使用该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些实践与研究。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 吴庆琳;
本研究立足于学生的差异发展需求,在调查与分析目前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构成教学组织形式的各种要素进行优化设计和多元组合,在部分班级和学科展开实践研究,积累了适应学生差异,实施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效经验。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孙幼丽;张军;魏敏;
本项成果在现有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直面传统课堂无法破解的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问题,研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再造课堂教学流程,创设适切的学习环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解决在目前班级授课的现状下实现学生有效开展个性化学习的难题。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王莉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体验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理、导行的相互促进。本文着重阐述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内容。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汪泠淞;
本文围绕"提升区域基础教育科研管理水平"这一问题,运用调查访谈法收集相关数据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以案例呈现的方式介绍了调查访谈法的概念、分类、使用技巧等。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陈赣;
基于过程指导的写作教学是在过程哲学思想指导下的写作教学,认为写作过程是学生生命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是根据学生写作情况的动态生成过程,是世界、习作、读者、学生和教师对话的过程,是总结写作策略,形成写作经验的过程。本文介绍了基于过程指导的写作教学实施策略,包括让学生面对真实写作任务的情境策略,为学生写作搭建梯子的支架策略,重建写作知识体系的归纳策略和让量规贯穿于写作全过程的评价促进策略。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 李荀楼;
本文从对概念的准确界定出发,探讨意义单元的核心内涵,通过具体可操作的思维支架,帮助学生建立写作的逻辑框架,将写作教学引向深入。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杨蓓蕾;
本研究结合2017年奉贤区教研科研推进"我的教改试验"一体化项目,将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转化为教改试验,在对七年级进行初中语文作业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关注"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设计七年级语文课后生活化作业和单元生活化作业,完成七年级语文作业生活化校本作业集,形成"课堂一生活"相连的策略,并提出语文学习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体味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胡佳婧;
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关于Van Hiele几何思维水平研究的学习,编制旋转、翻折解题中的Van Hiele几何思维水平测试卷,对初三学生进行水平测试,然后针对测试结果,提出以温故基本概念、纠正作图习惯、巧记特殊结论与技巧、选择好策略这四方面为教学对策,设计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教学。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 郁佳骏;
概率统计在初中学段的总目标是从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与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方法。在此背景下,本课题研究了初中学生对概率的认知状况及认知困境、初中概率的实验活动教学的设计要素、初中概率实验活动教学的实施效果三个问题。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张丽芝;
本文是一线教师对于六年级学生课堂教学的微观研究成果,通过在听课过程中对学生小组学习课堂表现进行观察,研究他们是如何进行交流和沟通,如何在小组中进行合作与学习,他们的合作是否有利于数学思维的顺利展开等,从而挖掘提升学生沟通有效性的深度空间,并结合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合适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分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陶颖;
本文以激发学生思维为主线,通过对八年级"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的课例研究,从学生学习的真实问题出发,开展"预学展示、助学评议"的课堂改进循证实践,从而导向学生的深度学习。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范其一;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在物理的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凸显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科学习中的科学作用。物理实验的教学在实践中来看,体现了物理综合学科素养。首先,学习不能以应试为目标,而要把本体性知识与实验融会贯通。其次,学习的演进应该遵循学科逻辑主干的层层推进,而不是在某一阶段的集中训练。最后,物理实验必须和其他学科相互融通,形成跨学科整合的整体推进态势。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52-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鲁文;
<正>夏夜的星空是迷人的,艺术的舞台是绚丽的,这属于童年的美好梦想和追求,一场艺术的盛宴在这里开启。2018年5月31日晚,在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操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夏季艺术晚会隆重举行,这也是该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艺术成果汇演。爵士鼓、童声合唱、舞蹈串烧、阿卡贝拉、尤克里里、民乐演奏、小提琴三重奏、大提琴与长笛合奏……笑容歌声汇成欢乐的海洋,律动节拍击起快乐的旋律,跳动的音符是每个少年绽放的笑脸。在快乐的校园里,丰富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正>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创办于2007年9月,地处上海市奉贤区南桥新城。该校信仰"明德·厚学",并以此校训为灵魂,构建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家长文化的办学特色。该校致力于点燃每位学生的成长激情,使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点燃每位教师的发展激情,使校园成为教师幸福的家园;点燃每位家长的参与激情,使校园成为家长信赖的学园。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最后的落脚点都是学生的发展——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薛文;
<正>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该校创建于1954年,1982年成为区重点中学,1993年更名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2008年成为首批浦东新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2015年成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首批学校。该校在六十多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行以至诚"的校训,教师们真诚对待每位学生,认真面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教化之风影响学生,并努力以"至诚之心"锤炼自己的
2018年Z3期 No.406,No.407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