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正>探寻“教育之基本”是上海市第二中学创办的初衷,也是所有教育人所肩负的使命。务本的教育追寻的是教育切实之使命,是回归教育的基本面,回到一切事物的原点进行思考决策,务求固本培原,因为本立方可道生。教育务本是对育人内在规律和教学优质方法的不断探寻,是对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所应负责任的必然追求,是切实落实一所学校办学理念与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
多年来,上海市第二中学始终秉承“爱国自立、求真务实、勤朴勇诚”的务本精神,以“本”着眼,扎实根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坚持教育务本、教师务本、学生务本、课程务本、学校务本,在传承中发展特色,在创新中提升品质,努力探索新时代学校发展之路。
教育之本在于育人,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学校的立身之本。“适性教育,和谐发展”是上海市第二中学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理念。和谐发展,适性教育理念不是用一种统一的标准模式去培养学生、塑造学生,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发展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有差异有个性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发展的起点。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发展须紧扣“课程标准、教科书、育人方式”三要素,基于教学真情境,关注教学真问题,遵循教师发展真规律,方能探寻到契合教师发展需求的适性之路。
上海市第二中学以课程作为学校育人的主要渠道,在“双新”推进背景下,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适性化建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优化和完善蕴涵务本精神的育人课程体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研学是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中小学校在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时,可结合学校特点,深挖校史中的相关素材,选取和开发具有地区特色、贴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红色研学资源,引领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悟红色品质,在综合性发展中学习红色事迹,在多元活动中发扬红色传统。
基于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以及对红色研学活动与校本拓展课程、课后服务活动的有效整合,本文根据“三·3”模式构建了“红色求知之旅”主题式综合研学活动框架,浅析了课程设置、活动评价设计。
基于学校校史中的红色党史资源而设计的“星火燎原,红色启蒙”的红色研学活动,以问题为驱动,从重温校史出发,并以云上活动等多样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红色启蒙得以实现。
在新时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该如何以素养培育为引领,发挥学校心理活动课的最大价值?笔者认为教师不仅仅要关注教学,还应从课程的视角思考素养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具体建议:深入理解核心素养,以关键能力定位课程目标;梳理关联课程,对标素养与学生需求组织课程内容;深入理解课程特征,把握实施方式。
针对学生学情,学校地理教研组总结了一套以课程赋能、以活动激趣的多元路径着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本文从必修、选修课程渗透两大方面谈具体策略。
本文基于上海市青浦区考察点,结合人文地理的知识结构,设计实践考察活动,以项目式研学活动的形式展开,通过确定主题、制订计划、实地考察、小组探究、多元评价、成果展示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实践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城镇与乡村发展的现象和规律,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上海市浦东新区园西小学通过三十年的课堂实践研究,打造具有思维活跃、方法灵活、评价多元特征的活力课堂,优化教师培养,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有效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性思维,为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打下基础。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怎样更好地构建多样化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怎样让数学课堂活起来以此创造高质量的数学课堂,进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学生作业的完成度直接影响活力课堂的推进,作业的布置显得尤为重要。单元长周期作业与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相匹配,是以单元为整体进行的作业设置,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描述在培养高阶思维理念下构建美术活力课堂,从创作绘本故事中探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在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办学注重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时代背景下,学校通过探索特色课程教学资源、实施路径、课程评价工具,构建并实施了文创通识普及课程、文创进阶拓展课程、文创专业实践课程三层级文创特色课程体系,从而激发学生潜能,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作为上海市百所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之一,我校从“团队建设-资源库建立-个人发展模式建立-框架形成-主题选择-流程设计-活动评价”七大环节展开系统的实践研究,有效提升了校本研修的品质。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和创新举措。为此,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依托5G+AI技术,构建动态开放的学习生态,建设云实融合学习平台,探索数据治理的闭环,依托全数据开展循证教学,进而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古代诗歌教学应该以诵读为主。通过诵读,因声以求气,根据声调、停顿等外在节奏,把握情感变化、律动的内在节奏;通过诵读,沿波以讨源,根据显性的意象、画面,把握隐性的思理、情志;通过诵读,内化蕴蓄,由文本信息的接受输入,转向外化表达,完成由接受主体到创作主体的转化。
本文从学生的阅读经验出发,以文本内容、写作主体和现实生活为载体,以阅读训练为手段,以阅读素养为目标,探寻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形成前后贯通、自主建构、聚焦素养的阅读教学常态方式。
古典诗词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的重要载体。小学古诗词教学,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崇高理想。具体教学策略有结合插图,理解诗意;关注字词,品味诗情;启发想象,感悟意境;反复诵读,体会情感;拓展延伸,升华思想等。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如何开展?针对低年段学生容易受干扰,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何“留住”学生,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多下工夫。提升语文课的在线教学质量,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课程新颖度。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对话世界的一个有效手段,具备较强阅读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较快接受新事物,促进个人能力的整体提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阅读教学日益重要,教师应运用科学的教育观念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本文以“钱伯斯阅读循环圈”理论为指导,立足实践,开展小学生阅读教学实践探索,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建议。
“空中课堂”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学习平台。为了深入挖掘课堂优质资源,笔者对视频课进行了梳理,并以“函数的单调性”教学设计为例对“空中课堂”资源进行进一步优化,以期能更好地提升教师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上海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方案实施后,教师在新形势下把握课改理念,如何审视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的现实意义以及教学策略的研究,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思考如何有效地进行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品质。
“空中课堂”资源在线上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但笔者在自己班级实际教学时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笔者希望能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剪切“空中课堂”资源,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嵌入丰富资源,形成有效互动;改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通过线上小组自主探究的项目化学习,学生自主选题、讲题、讨论、评价、归纳、创新,小组成员课堂轮流发言、记录,课后各自小结、反思,最后组长总结提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高阶思维能力,培育了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艺术教育手段,能有效疏导小学生的不良情绪。二十一世纪的学校教育教学,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新时代的教学是温暖的,是人与人情感的感化与传承。
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着力点。通过单元主题语境中相关文化知识的输入,有助于学生探索语言承载的文化内涵;通过课堂中文化情境的体验,促进学生品质思维的形成;通过指向核心素养的评价,学生形成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英语写话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也是学生语用能力的综合体现。本文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规律,探索了年段梯度式的学生英语写话能力培养的策略。
“双新”背景下,地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既是素养培育的现实需求,也是课程改革的逻辑必然。高中生命科学可以在课堂导入、内容组织、作业设计、学习活动等教学环节充分运用地域文化类课程资源,实现创设真实情境、构建生物大概念的形成、增进问题解决能力、丰富学习评价等价值。同时,这也有助于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性传承,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漆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又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通过开发初中“漆艺”课程,可以将艺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让漆艺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初中漆艺教学的实践探究,可以引发学生对传统美学和非遗技艺的兴趣,助力学生运用习得的技艺美化生活及环境,生成生活智慧和能力。
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小衔接,从儿童的角度看问题,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以儿童的健康快乐为教育的立足点。本文介绍了幼儿园如何基于儿童立场,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推进幼小衔接的各类活动。
本研究在对项目化学习的现状以及大班幼儿学习主动性的调查中发现,家园之间的联系较弱,家长对学校课程实施的支持与协助较少,同时教师与家长的衔接渠道不足,教育幼儿的方式方法待改进,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不足。本文进一步为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阅读作业效能是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三年级童话阅读长周期作业设计为例,阐述了在单元视域下开展主题式阅读长周期作业设计要关注的几个因素,如设计要素、作业内容、辅导策略、作业指导等;从落实语文要素的角度明晰了主题阅读长作业的指导内容、目标方向,以及基本思路与过程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从整体上统筹规划学生学习需要建构的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并且使之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首先要加强教学内容结构化,而教材分析是有效达成目标的必要条件。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际要求出发,以七年级“青春时光”为例,阐述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教材分析基本步骤和具体要求,探索单元教材分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本文聚焦于宁波市北仑区梅山学校实际,阐述遵循教育生态学体系设计的理论脉络,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以融创为路径,构建推广性强、兼具特色、活力创新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
增值评价作为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师同时关注学生发展起点、发展过程、发展变化和发展结果,从而推进学生的改进和进步。本文从增值评价的内涵解读及其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的价值出发进行路径创建,从“多维度、多功能、多流程”的视角阐述增值评价在单元表现性评价中的实践应用及效能。
校本教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学校总体教学素质,最终实现共同发展。本文从教师自身实践入手,介绍校本教研的丰富形式,助力青年教师在教学路上行得稳、踏得准。
本文阐述如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结合“空中课堂”中“节气”一课的集中教学补充丰富的“节气”学习资源,理解“天人合一”内涵;借力助学材料包达到任务先行的目的,并帮助学生完成“节气文化”自主学习;围绕“节气”作业及时组织线上互动反馈,给予评价和指导,提供创新方案推动反思和改进。
基于小学生劳动素养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就学校开发的劳动教育新平台以及“小工匠”应用小程序的实施探索和劳动评价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文通过借鉴以整合为价值取向的国际作业设计经验,探讨了以素养为目标追求的校本作业实践,提出以整体的设计保障作业质量,以素养的视角提升作业品质,以多元的维度优化作业体系,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到大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活动、项目式学习,这三者是有内在关联的。我们说的大单元教学常常会围绕一个包含真实情境的主题展开,这其实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是项目式学习,因此一个项目通常也是一个单元,而现实世界中的主题或问题很少只涉及单一学科,通常是跨学科的。因此,如何设计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也成为当前实践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正>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预示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让我们翘首以盼本次盛会的到来!
<正>为能有益于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反映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最新成果,《现代教学》2022年度优秀教学论文征文评选活动从今年7月起已经开始啦!我们期待着您的参与。一、征文时间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二、论文主题、内容与评选要求论文主题:数字化赋能教学创新。
<正>上海市浦东新区园西小学创建于1992年,地处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因坐落于川沙公园之西而得名。该校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致力于打造一所致雅尚美的“家门口的好学校”,紧紧围绕“主动发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快乐”办学理念,以培养“主动求知、健康发展”的“15会”园西尚美好少年为目标,整体规划学校“活力课程”,锤炼师德,提高师能,全面发展学生,形成了“和谐发展、温文尔雅、理性思辨、追求完美”的校园文化内涵。
<正>上海市曹杨中学秉持“爱国·精业·乐群”的校训和“担当责任·自主力行”的办学理念,在实践中提炼出“含德之厚·报国之诚”的“赤子文化”,形成了教育与生活、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时代和学生发展需求,该校提出“大环境”育人价值导向,开展“环境素养培育”特色教育,构建了全球环境问题“互联网+”、水技术与环保、海外研学等近六十门与环境有关的科技、人文、心理、通识和体验类课程,建设兼具观赏性和实验性的校园“育人场”。在特色培育的浸润下,该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强劲,具备“对国家竭诚尽力、对社会尽责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