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访问量:7479

卷首语

  • 与时代同向,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

    王伟;

    <正>思政课鲜明的理论属性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新时代必须进一步增强理论素养和历史素养,首先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思政课教师要精读活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深刻体悟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形成对复杂现实问题的准确认知,以及对未来前景的科学研判,真正做到精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洞察社会、把握时代、审视人生、启发学生。

    2024年08期 No.557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本刊特稿

  • 中小学生爱国情感的结构分析与培养策略

    梅仲孙;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青少年爱国认知、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的形成中,爱国情感的形成处于核心地位。爱国情感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的情感,它萌芽于童年,形成于青少年。中小学阶段是学生爱国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爱国情感培养要研究和把握其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特性。依据心理学理论,爱国情感在维度上可分为发展水平维、对象维、形式维,根据中小学生认知与发展规律,每个维度又分为不同的层次。中小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应循序渐进,体现不同年龄学生的发展特点,注重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与理想教育相结合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爱国情感培养的效果。

    2024年08期 No.557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聚焦_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正>编者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2022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自此,劳动课程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两个文件的颁布与实施推动了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时代化。

    2024年08期 No.557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 核心素养导向下区域劳动周的设计与实施——以上海市虹口区为例

    宋早红;

    劳动素养是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劳动周是开展劳动教育、培育学生落实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上海市虹口区依托上海市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围绕“聚焦劳动素养、明确活动目的,把握活动原则、凸显价值引领,精心组织实施、发挥示范作用”三个方面,设计并实施主题为“千家传勤万童习劳”的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活动,推动区域劳动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4年08期 No.557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8K]
  • 普通高中发展学生劳动素养的探索实践——以上海市上海中学为例

    王莺;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上海市上海中学通过构建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创设丰富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劳动品格和劳动能力。学校提炼了“认知-实践-体验-反思”的高中生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并通过设计劳动素养综合评价量表,实施劳动教育评价,有效破解劳动教育评价的难点,提升劳动教育育人实效,推进学校育人方式的深层次变革。

    2024年08期 No.557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2K]
  • 中小学主题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康建军;

    学校以主题式劳动教育作为突破口,整合与利用各类劳动教育资源,通过跨学科知识运用、跨年级分层推进和跨领域协同探究等方式,形成了课题化实践、项目化实践和活动化实践等主题式劳动教育实践成果。通过主题式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劳动教育内容由零散走向系统,劳动教育形式从由单一走向融合,劳动教育实施主体由学校走向多主体联合,共同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

    2024年08期 No.557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5K]
  • 协同式推进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

    孙翠英;

    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政策引领下,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开展协同式推进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探索小学劳动教育协同式推进的有效路径,形成以学校为核心、学校家庭社会多主体协同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实现以劳养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育人目标。

    2024年08期 No.557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8K]

研究视野

  • 指向创造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的区域实践——以上海市嘉定区“擎”课程为例

    徐颖;

    基于“教化嘉定”和“科技嘉定”的区域发展战略,上海市嘉定区构建了“科技+人文”的区域“擎”课程,以此为引擎推动兼具人文素养和科创精神的人才培养。“擎”课程以创造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化学习为重要实施载体。在区域“擎”课程实施中,各校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形成了多样化的校本化实施路径和丰富的课程实践样态。

    2024年08期 No.557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 学校文化管理的人学意蕴与实践维度

    杨炯;

    学校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具有行动指引性、人际互动性、文化传承性、价值弥漫性和系统协同性。学校文化管理是从理念到行为转化的过程,包含价值认同、目标确定、多维实践、常态运行和评估反馈等阶段,这些阶段的目标都是指向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和落地。学校管理必须从基于经验和制度的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型,即以文化建设为切入口,以学校文化中既定的价值观为核心,走文化强校之路,激活学校文化资源,切实提升文化育人实效。

    2024年08期 No.557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思政课教学

  • 从传递到建构:高中思政课教师研训一体化的区域实践与反思

    刘颖;

    研训一体化是将全体教师作为研训活动的主体,从教学实践问题中建构研训课程与实训活动。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中,教师的学习过程就是参与知识创造的过程,教师历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经验到反思的跨越,实现自上而下传递的研训模式到教师合作建构研训模式的变革,从而形成研训一体化的区域教师培训新样态,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08期 No.557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6K]
  •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的实践探索

    张燕妮;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也是新时代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要锚定伟大建党精神与教学的耦合点以精准组织教学内容,要筛选贴切有效的时政热点资源以精巧设计教学活动,要丰富伟大建党精神的融入方式以提升教学效果,以此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情怀,提升育人实效。

    2024年08期 No.557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心理健康与生涯发展

  • 初中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要点探析

    方圣杰;

    当前,校园欺凌问题广受关注。研究者从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角度出发,基于文献梳理、数据调研、个案干预、防治实践,提炼出初中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要点。教师应甄别学生是否属于“受欺凌”范围;安抚受欺凌者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打开心结;进行应对方式训练,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提升自我掌控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提升学生的安全感;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顾虑,提升求助意愿以阻断欺凌行为。

    2024年08期 No.557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5K]
  • 心理资本理论指导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以“花儿少年”课程为例

    吴涤坤;

    上海民办华曜宝山实验学校以培养“悦纳自我、目标清晰、不畏挫折、心态积极的‘谦谦君子’和‘大家闺秀’”为育人目标,在心理资本理论指导下,开发与实施“花儿少年”校本课程,围绕“积极适应、积极关系、积极情绪、积极自我、积极投入、积极成就、积极意义”七个单元展开,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采用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的课程实施形式加以落实,积累了可复制、可参考、具有可操作性的有益经验。

    2024年08期 No.557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1K]
  • 项目化学习应用于小学生情绪调节探微——以“逆境中的情绪调节”项目为例

    瞿贞娇;余智华;

    小学阶段是儿童情绪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以往的研究和探索可知,儿童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学习提升情绪调节能力。心理教师引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绘本,充分挖掘绘本蕴含的育人元素,开展以“逆境中的情绪调节”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围绕驱动性问题和子问题,组织学生通过演绎和观看校园情景剧、举办故事分享会、绘制四格漫画、制作手抄报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情绪,自主寻找解决情绪问题的有效方法,提升情绪调节能力。

    2024年08期 No.557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5K]

学校党建

  • 党组织领导新时代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吴晓勤;

    青年教师是育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推进新时代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对于确保党的教育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浦东中学党组织不断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积极落实青年教育人才建设工程,把青年教师培养摆在突出位置,通过优化治理体系、实施“四导师制”、建立“四工作室”、集团赋能等策略,根据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为其量身定制系统的、长期的培养方案,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政治思想水平以及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能力,为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探寻新路径。

    2024年08期 No.557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 党建引领民办教育规范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倪美华;

    党建引领民办学校规范发展不仅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也是破解民办教育现实困境和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民办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建引领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在规范领导体制、建立规范化责任体系、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强化群团组织建设等维度上持续发力,从而构建推动民办学校高质量发展并且具有民办学校自身特色的现代治理新格局。

    2024年08期 No.557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德育工作案例

  • 基于博物馆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融合路径探索

    刘群英;宋爽;

    博物馆等场馆资源记载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和文脉,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结合校园“摇篮文化”,着力构建校园数字博物馆,依托博物馆资源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融合路径,打破时空局限,打造线上线下融合、课内课外融合、校内校外融合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堂,通过课程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多渠道,融合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2024年08期 No.557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8K]
  • 银球追梦 强国有我——以乒乓球运动为载体的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花黎;陈江月;

    上海市黄浦区巨鹿路第一小学以“乒乓”特色教育闻名,被誉为“乒乓冠军的摇篮”。学校充分利用校史资源讲好中国故事,挖掘乒乓球运动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与实施“乒乓思政”课程,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其中,培养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4年08期 No.557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5K]
  • 高中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实践策略——以上海市第二中学为例

    马强;

    学校是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和导师;家庭是教育的辅助,父母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教师;社会通过社校共建、资源共享、和谐共进成为教育的协同力量。上海市第二中学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通过转变育人理念,从“家校社”到“校家社”,明确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建设家长课程,从“两类课程”到“三类课程”,夯实家庭教育基础;转变育人主体,从校园延伸至社会,促进社会协同,让校内外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形成多种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网络与育人机制。

    2024年08期 No.557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6K]
  • 专门学校学生的教育转化之道

    杨莉;

    上海市崇明区专门学校依托建设“1+N”转化团队,即为1名学生配备由N位教师组成的转化团队,包括专家学者、班主任、驻校公安人员、心理辅导教师、学科教师、宿舍管理员、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联合家庭、社区、公安、司法等多方面力量,通过专业的指导方案和合理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转化,提升专门教育成效。

    2024年08期 No.557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外国语小学

    <正>构建“三化”德育模式,创新行规教育,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在“聚焦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时代背景下,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着力构建“德育内容序列化”“德育课程校本化”“德育活动系列化”的“三化”德育模式,培育“讲诚信、懂尊重、会负责、善合作”的新时代“平·凡”少年。

    2024年08期 No.557 2-3+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1K]
  • 下载本期数据